博白建设“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道路升级改造后,农产品运输时间缩短了,运输成本也降低了。”最近,博白县那卜镇至大垌镇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大大缓解了当地村民的“出行焦虑”。村民们都开心地称这是一条“给我们生活提速的公路”,他们种植的澳洲坚果和养殖的龟鳖、鹅等“山货”能更快运出去卖个好价钱。这是博白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让当地乡村焕发蓬勃生机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博白县委、县政府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目标,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荣获“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级示范县称号。目前,博白县农村公路总里程约3680.852公里,317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全县已基本实现镇镇通二级公路。
从“货难出、人难进”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那卜镇至大垌镇道路曾是当地村民最头痛的“泥水路”。因路面破损、路基沉降、弯道狭窄等问题,让群众饱尝“晴天扬灰、雨天泥泞”之苦,农产品外销也常因此遇“肠梗阻”。今年初,在博白县相关部门的重视下,将该路段列为博白县政府2025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5月,该路段升级改造工程开始实施前期工作,8月全部改造完工,全线完成路面硬化与拓宽加固。昔日“搓板路”变身平坦宽阔的“放心路”,彻底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而在此前,水鸣镇联合村通往国道359线(即浦宝线二级路)路口路段也进行了扩建硬化,为当地群众出行带来极大便利。该工程新增硬化面积约300平方米,硬化厚度18厘米,扩建后形成一个扇形区域,有效改善该路口的交通状况,消除了过往车辆行人的安全隐患,进一步优化了镇域交通网络布局,不仅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还为周边联合村、新和村的陈皮柑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推动水鸣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
近年来,博白县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和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目标,全力推进乡村道路“三项工程”项目建设。“十四五”以来,着力构建四通八达、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据悉,博白县农村公路项目数量和投资均位于玉林市前列。
如今,放眼博白大地,一条条村道从泥泞小道到康庄通途,从 “货难出、人难进”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行走其间,路面平坦,标线清晰,个别路段还种植了景观花木,一幅美丽的乡村道路景象。
317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基本实现镇镇通二级公路
多年来,博白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工程,出台了《博白县加快实施“四建一通”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目标,举全县之力奋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20年,博白县被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示范县,成为玉林市首个获此称号的县。这标志着博白县“四好农村路”建设迈入全区示范行列。
2022年,博白实施乡村道路“三项工程”项目达724个,2023年实施乡村道路“三项工程”项目达562个。至2024年,博白县共实施镇镇通二级路项目7个、衔接资金(扶贫资金)小桥梁项目14个、车购税项目11个、危桥改造项目40个,农村公路网络持续完善,通行基础不断夯实。
目前,博白县农村公路总里程约3680.852公里,另有147.9公里在建。317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全县已基本实现镇镇通二级公路,打造了交通互联、产业互补、旅游富民、农民增收,服务乡村振兴的产业路、景观路、扶贫路,为服务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提升百姓出行品质提供了重要保障。
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坚持“有路必养,有路必管”
博白县通过实施镇镇通二级路、四建一通、衔接资金(扶贫资金)小桥梁、乡村道路“三项工程”等项目,不断完善农村公路网,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同时做好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大力推行农村公路路政联动机制,实行县统一执法、乡镇专管、村屯协管制度,坚持“有路必养,养必见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原则,公路列养率达100%。
博白县同时持续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和“路长制”管理模式,助推农村公路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科学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在取得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基础上,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农村公路养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博白县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方针,全面加强农村公路预防性养护和日常养护。通过实施路面大中修、安防工程、危桥改造等项目,持续提升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并注重加强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积极开展路肩边坡整治、边沟清理、绿化美化等工作,着力打造美丽舒适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
据悉,截至2024年底,博白县管养农村公路里程3680.852公里,其中县道359.215公里、乡道1027.72公里、村道2293.917公里,公路列养率达100%,晴雨天通车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