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蚂蟥带动大产业 经过10年发展,陆川金边蚂蟥养殖已形成三产融合发展新产业链
不讨人喜欢的蚂蟥,经专业养殖开发,变成中医治病的“良药”,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广西科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门从事水蛭素研究及其产品开发的高新企业。2015年,该公司在陆川县良田镇文官村投建了金边蚂蟥研究养殖基地——广西陆川金海科康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经过10年发展,该合作社已升级为玉林最大的蚂蟥养殖和研究示范基地。
养殖医用蚂蟥形成产业
近日,笔者在该合作社的蚂蟥养殖区看到,这里已建成示范养殖大棚、示范养殖水塘、室内水蛭养殖池等一批养殖设施。其中,示范养殖大棚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每间大棚又划分为一个个清水养殖池。走进大棚,只见密密麻麻的金边蚂蟥分布在一个个清水养殖池内,池中清水始终保持着流动的状态。
“医用金边蚂蟥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要长年保持水体干净、无污染,还不能用药。”广西陆川金海科康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焕华介绍,目前该合作社主要养殖的蚂蟥品种为菲牛蛭,俗称“金边蚂蟥”,一般需要养殖两年以上,才能达到医用级别。基地主要产出医用活体蚂蟥和生产加工水蛭素以及蚂蟥烘干品。活体蚂蟥主要供应各医疗单位,水蛭素则用于公司生产保健酒、营养素、护肤品系列等。
一直以来,传统中医领域都有蚂蟥活体疗法。由于水蛭唾液腺分泌的水蛭素具有抗血凝、溶血栓、通血管等功效,常被中医用于治疗血液粘稠、顽固性偏头痛、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肩周炎等病症。近年来,该疗法在药博会上频频亮相,成为传承中医疗法和中医文化的亮点之一,也助推了金边蚂蟥产业的发展。目前,市场上一条医用级金边蚂蟥的价格在15元至30元不等。
不断延伸三产融合发展新产业链
“我们合作社每年出产(加工)金边蚂蟥20亿ATU活性分子(即抗凝血酶国际单位),以出口为主,销售额超3000万元。”李焕华说,他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养殖户参与该产业,即养殖户自建养殖设施,公司出种苗和技术,待蚂蟥养到一定程度后再回收等,目前共带动了10多户养殖户养殖蚂蟥。
经过10年的发展积累,基地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专业养殖区、2个医用水蛭净化车间、水蛭文化与药材展览展示馆、实验室、体验馆、水蛭人才公寓专家楼,并配备包括天然水蛭素提取中试车间、现代化水蛭素生产车间的科研楼等功能场所。近年,还在广西陆川金海科康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注册成立广西天然水蛭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小蛭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整个基地以开展金边蚂蟥示范养殖及下游产品开发研究为主,成为集养殖、生产、科研、文旅、康养等于一体的自治区级中药材示范基地,并一跃成为玉林蚂蟥产业养殖领域的龙头,不断延伸蚂蟥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新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