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生物陶瓷材料浇灌丰收田
近日,北流市西埌镇石埌塘村的田野上,农户邱其昌的十亩试验稻田迎来金色丰收——亩产干谷达到620.53公斤。这片稻田丰收的背后,离不开三环集团创新研发的纳米生物陶瓷材料(土壤改良剂)的科学应用。与未施用对照田相比,邱其昌的稻田每亩增产24.41公斤,增产率4.09%,印证了科技创新对农业提质增效的强大驱动力。
数据为证,科技沃土孕丰年
该农户从耙田开始,便施放该土壤改良剂,三环集团科研团队联合北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建立了严谨的试验跟踪机制。
在自治区人大代表、北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李金旺的亲自带领下,农技团队深入田间,全程指导农户并开展科学检测。施用改良剂的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跃升至35.4g/kg,显著优于对照田的22.8g/kg,为作物生长构筑了肥沃基石。
在水稻灌浆期,进行关键检测,施用田单株有效分蘖达22叉,远超对照田的18叉;每穗稻谷颗粒数高达220.3粒,较对照田的187.3粒实现大幅提升。强健的植株与饱满的籽粒,共同铸就了丰收的坚实保障。
代表领航,跨界融合孕育新质生产力
土壤改良剂的研发成功,不仅凝聚着科技智慧,更闪耀着人大代表履职担当、跨界协作的光芒。这款由三环集团与清华大学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的成果,是在全国人大代表、三环集团董事长陈诚全力推进下成功落地的。产品采用创新物理法,将活性微生物细胞精准定位于微纳陶瓷结构中,是前沿生物技术与传统无机材料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惠农项目的实施,正是全国人大代表陈诚(工业界)与自治区人大代表李金旺(农业技术推广领域)携手合作的生动实践。两位代表立足各自岗位优势,推动工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高科技纳米生物材料,精准注入农业沃土,展现了人大代表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动作为与创新路径。这种“工业+农业”的跨界协同,为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树立了标杆。
自项目推出以来,该土壤改良剂的足迹已遍布广西北流、上林、融安、苍梧等地,在甘蔗、柑桔、百香果、六堡茶等多种经济作物上展开规模化试验,累计应用面积突破1万亩。广泛的实践一致验证了其核心价值:有效改良土壤生态,显著激发作物生长潜能,最终转化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实在效益。
接下来,三环集团将以“土壤改良剂”作为助农产品切入点,持续在区内多个农业领域展开试验,试验面积将达到10万亩,以科技助力农业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