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红灯笼” 果园满溢“致富甜”——兴业小平山镇人大助力无核荔枝增收果农致富
七月盛夏,满坡红艳艳的荔枝压弯了枝头,兴业县小平山镇的果农们在这个夏天尝到了科技助农的甘甜果实。
在宽畅村的无核荔枝种植园里,果农杨称顶着烈日穿梭在果树间,双手麻利地采摘着颗颗红艳饱满的荔枝。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滑落,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他引进种植的无核荔枝新品种今年首次迎来丰收季。“早上5点就开始采摘,今天要发500斤到上海。”杨称擦着汗笑道,“20元一斤的地头收购价,比普通荔枝高出一倍多。”在他身后,工人们正将刚采摘的荔枝分拣、装箱,外地客商的运输车早已在果园外等候装货。
无核荔枝的特色优势
在杨称的果园里,圆润红艳的荔枝挂满枝头,宛若无数小灯笼点缀山间,成为夏日里最动人的风景。这种新引进的无核荔枝以“无籽无核、爽脆清甜”的特色赢得市场青睐。来自海南的客商谢先生专程前来采购:“兴业无核荔枝品质出众,我们收购后发往全国各地,消费者反馈非常好。”与传统荔枝不同,无核荔枝的种植管理技术要求更高。在果树每个生长阶段,从修枝整形、科学疏果到病虫害防治,都需要精细化管护。
科技特派员的专业支撑
“科技特派员每月至少来果园两次,开花坐果期更是每周都来指导。”杨称感慨道。他翻开手机里的照片,展示专家现场示范疏花技术的场景,“没有他们,我们不敢尝试这么金贵的新品种。”在人大代表的积极推动下,兴业县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科技特派员梁远彬介绍,近年来兴业县共引进包括无核荔枝在内的8个荔枝新品种,形成了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的品种结构。
这些技术支撑使该县荔枝种植面积发展到1万余亩,有效错开了上市高峰,大幅提升了产业效益。
宽畅村的丰收景象
宽畅村的无核荔枝种植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村民李大姐边装箱边算账,“除去成本,净收入能有10万元左右,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让村民欣喜的是,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果园与外地客商建立了稳定的供销渠道,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目前,村里正申请绿色食品认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产业转型带动乡村振兴
无核荔枝的丰收是小平山镇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这个位于大容山区的乡镇,耕地仅1.7万亩,山地达9.7万亩,是典型的山区镇。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人大代表的积极建言献策下,小平山镇已发展成为兴业县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全镇拥有荔枝、龙眼等水果5.1万亩,年产量达500万公斤。同时引进包括仙进奉荔枝、银妃三华李、鹰嘴桃等23个水果新品种,推动传统低产果园升级改造。
在小平山镇,荔枝产业链已延伸至深加工领域。镇人大代表牵头组建的合作社里,工人们将部分鲜果送入冷库,另有部分正在试验荔枝果酒加工工艺。小平山镇人大主席全缨艺指着新规划的产业图透露,计划明年将扩大无核荔枝种植面积至3000亩,配套建设冷链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