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将临,米粽飘香
冬至即将来临,玉林有句俗话叫“冬至大过年”,据说,在冬至这天吃米粽、给亲友送米粽,不仅是传承传统的习俗,也对来年寄予了美好的愿望。而中医有“糯米补气”的讲法,在冬至这天吃米粽,有补阳气、驱寒气之效。因此,到了冬至这天,玉林城区街头巷尾粽子飘香,本地人干脆将冬至称为“米粽节”。
传统手工艺打造传统老味道
对于米粽的制作,不同地域有不同做法。在玉林城区,很多市民依然坚持传统工艺制作,纯手工包扎,用柴火熬煮,这样出锅的米粽更香更美味,让人不禁回想起小时候的味道,充满温情。
小雪是一名美食手工达人,在玉林城区广场东路经营一家烘焙店。早在一周前,她就开始筹备制作米粽的食材。笔者采访当天,她将提前准备好的绿豆、糯米、排骨、咸蛋黄、五花肉、粽叶等摆放整齐,接着,叠粽叶、装糯米、包馅料、缠粽线……手上的动作一气呵成,桌面上的各种食材转眼便做成了一个个诱人的米粽。“我包米粽有6年了。”小雪告诉笔者,她一直喜欢吃米粽,几年前在老一辈人的传授指点下学会了包米粽的手艺,如今她已从一名小学徒成长为包米粽的巧手。
“包米粽其实不难,但要包出来的米粽好吃,选好料是关键。”小雪表示,好食材成就好味道,选好食料才能做出好米粽。为了达到完美的口感,经过多次实践,小雪总结出让米粽好吃的“秘诀”:糯米要用上好的,绿豆要选用脱壳饱满的“绿豆肉”,猪肉要选用新鲜五花肉,蛋黄选用新鲜鸭蛋黄等,“所有材料要经过腌制处理,这样做出来的米粽更入味、好吃。”
传统美食用传统的烹饪方法
“包好的米粽要用柴火熬煮六七个小时,才能保证完全熟透。”小雪说,老一辈的玉林人喜欢用荔枝木柴熬煮米粽,“因为荔枝木柴燃烧时会散发一种特别的果木清香味,熬煮出来的米粽特别香。”
“锅为金、柴为木、灶为土,灶需要火来烧,米粽需要水来煮,柴火灶煮的米粽集‘五行’为一体,所以至今我们老一辈人都觉得用柴火熬煮米粽是最传统的烹饪方式,熬煮出来的米粽是最好吃的。”今年80多岁的市民张阿姨认为,柴火熬煮能提升阳气,柴火灶熬煮出来的米粽集“五行”于一体,“这也是很多人感觉用柴火熬煮出来的米粽口感更香、吃起来肠胃更容易消化的原因。”
回忆起小时候包煮米粽,张阿姨话语中饱含温情。“每逢冬至前夕,家人都会把院子里的一些砖块垒起来,搭一个柴火灶,用提前预备好的木柴熬煮米粽。半夜要起床添火,给米粽‘翻身’。有时家人会轮流看守,而那时候还是孩子的我们则期待着热乎乎的米粽快点出锅。”张阿姨表示,如今米粽口味繁多,烹煮方式也多样化,但传统美食的味道却仍然留在人们记忆深处。
传统的味道经久难忘
经过柴火熬煮,粽叶也完成了其蜕变。在持续六七个小时的柴火高温熬煮下,粽叶肆意地释放出其独特的清香,经过不断释放和转化,这股清香会糅合包裹到每一个米粽身上。
而米粽最热乎好吃就是刚出锅的那一刻:肉馅完全浸化,熟透了的肥肉彻底软烂,变成流动的猪油,油脂充分渗入每一粒糯米,入口即化,让平时不吃肥肉的人也低头臣服;瘦肉部分咸香而有嚼劲,搭配口感绵密的绿豆,糯米还沾着粽叶的淡淡清香……这一口下去,口感层次丰富,不仅满足了味蕾,也应了冬至的景。
“柴火熬煮米粽的做法虽然提高了成本,也更耗费人力,但回归了传统美食做法,带着人间烟火气,熬煮出来的米粽带着我们记忆中儿时的味道,更受到大家的青睐。”小雪告诉笔者,半个月前她就开始接到不少老客户的订单,目前每天都在赶制订单,冬至越近,订单就越多。她还通过真空包装保鲜的方式,将米粽快递到全国各地,满足身在异乡游子们思乡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