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阿婆”有治愈人心的力量
博白县大坝镇久福村,大山环绕、绿树葱郁,在村中一个小院内,75岁的客家老人庞振凤身体硬朗、满脸笑容。她就是在网络平台上粉丝众多的“玉林阿婆”。
“玉林阿婆”账号的创建和运营由庞振凤老人的孙子邹世知和孙女邹秋仙一手打理,“真实农村,美食传承,田园生活,发扬传统”是他们给这个账号的定位。这几年,他们坚持推出一系列记录原汁原味乡村生活的短视频,传播美食文化和传统文化,有种治愈人心的力量,收获了大量海内外网友的喜爱。
勤劳能干的阿婆,成孙辈镜头里的主角
在孙辈眼里,阿婆勤劳能干,几十年来坚持每日下地干活、摘菜、做饭,能用最地道的手法烹饪家乡美食,展示客家人的习俗和传统。2019年底,恰巧短视频盛行,孙辈们决定把阿婆的日常拍摄下来,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了解山村里真实的平凡生活。至此,视频号“玉林阿婆”诞生了。
“玉林阿婆”推出的第一条视频是古法腌菜。为了记录腌萝卜的整个过程,孙子、孙女持续跟拍了一周,剪辑后浓缩成7分钟。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该视频一发出就收获了49万次点击量。
看到希望的曙光后,“玉林阿婆”不断推出视频。邹世知表示,他们拍视频的出发点一方面是想记录阿婆的日常生活和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另一方面是想唤起网友们小时候与奶奶、外婆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通过短视频,让海内外网友了解广西、爱上广西。
网友爱了,视频有治愈人心的力量
“玉林阿婆”的视频长度多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每周一更,只有庞振凤老人一个人出镜,有时候会有村民、家人等,还有一条一直跟在老人身边的小狗。
阿婆做美食的食材大都取自自家的菜地、果园。春天,劈竹子做竹筒饭、摘艾草做青团;夏天,摘荔枝招待客人、用龙眼制作桂圆干;秋天,拔生姜捏姜糖、摸河蚬煮蚬粥;冬天,挖紫薯炸丸子、摘生菜做落水包……四时不止,阿婆总能找到合用的食材,并变着花样做出好吃的。
视频中的农村生活未经雕琢,朴素清淡,节奏缓慢从容,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纷纷留言“舒服解压”“治愈人心”。有人表示这些视频乡土气息浓厚,看了很治愈人心、让人放松;有人回忆起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的趣事;有人说“这就是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感慨,逃离家乡后才发现,最难割舍的其实是家乡的一草一木……
继续拍好视频,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将视频的内容定位在“传统”二字上,以传播家乡传统美食、传统习俗、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向观众展现真实的广西人的生活、文化。”邹秋仙表示,由于邹世知有其他事情要忙,如今她已独当一面承担起该账号的策划、脚本、拍摄、剪辑、发布等运营工作。
阿婆手中的饭菜,有着满满的地方特色和传统味道。每到中国传统的节日、时令、节气等节点,孙辈们会与阿婆策划,制作相应的传统美食视频。快到端午节了,阿婆会把五指枫叶晒干、烧灰,制作味道独特的灰水粽;冬至到了,阿婆会叫上左邻右舍一起开心做博白传统落水包;逢年过节,阿婆喜欢包各种籺(糍粑),如饭心籺、木鳖籺、鸡窝籺、蜂蛹籺等。
为了制作高品质的内容,孙辈们和阿婆常常上山下河,头顶烈日,累得汗流浃背,有些视频记录作物从生长到成熟,制作周期长达数月,他们也乐此不疲。同时,他们不会刻意设计剧情,坚持真实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网友的认可。目前,“玉林阿婆”的抖音号拥有30多万粉丝,海外自媒体账号也有几十万粉丝。
“继续做好内容,拍好视频,讲好中国故事。”邹秋仙表示,她会继续坚持拍视频记录阿婆的农村生活,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