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张氏兄弟钻研沙田柚种植“双高”技术——“奇技” 富了自己带富村民
在容县乡村振兴示范点自良镇古济村木古屯,只见座座高山上的柚林挂满了金黄色的沙田柚,果农们高兴地采摘柚果,然后装车运到山下的收购点,经消毒分拣后销往全国各地。
“我和弟弟国龙在高山上种植沙田柚100亩,其中挂果树35亩共957株,今年估计可收果7.5万公斤,收入75万元;两户共10人,人均7.5万元。”沙田柚种植能手张国毅一边采摘柚果,一边与人们分享高山种柚实现“双高”(高产高效)目标的喜悦。
勤学苦研,兄弟俩都成了专家
古济村木古屯的山头比较高,要规模种植沙田柚只能往高山发展。以前,张国毅、张国龙兄弟曾到广东从事建筑、木器加工等工作,但因收入不多,他们在广东工作几年后便回到家乡开发高山种植沙田柚致富。
为了探索在高山种出“双高”沙田柚的经验,兄弟俩开始苦学钻研科学种植沙田柚的技术。张国毅通过中专函授,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沙田柚种植和管护的技术。弟弟张国龙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拜专家为师,与同行交流、切磋,也成为沙田柚种植管护的行家里手。近年,张国毅被选为自良镇沙田柚协会总技术员,张国龙则当选容县沙田柚协会副会长。为了解决天气干旱时无水浇淋柚树的问题,他们从2.5公里外的高山引来山泉水、从山脚挖井抽水,在制高点建起大容量贮水池,柚场全面安装喷灌或滴灌设施,树根周边经常保持湿润,防止出现天不下雨就干旱,一下大雨就饱和的现象。张国毅告诉大家,为让柚树长得壮实,减少病虫危害,他们非常重视柚树修剪,将徒长的霸王枝、内膛枝、病虫枝、荫枝、残枝、弱枝全部剪去,既增强柚树通风透光度,又让养分高度集中于树体。施肥时重施磷钾肥。他们还在柚园中间建起多个大容量化粪池,将鸡鸭屎、猪牛粪便加豆麸放进池里沤制成腐熟的液肥,追施于事先开好的树冠底下的沟中,然后覆盖泥土。每年采果后,他们坚持翻晒果园土壤,确保土壤疏松。还采用生石灰撒树根灭菌,安装自动虫情测报灯、诱虫灯和黄板纸等扑杀害虫。这样,柚树生态绿色,病虫害少,结果多,大小均匀,品味甜蜜,达到“双高”目的。
5年来,张氏兄弟的35亩挂果柚树每年产量都在7万公斤以上,年收入均超过70万元。
“双高”技术,让木古屯成“首富屯”
在张氏兄弟的示范引领下,木古屯迅速掀起了“高山大种沙田柚,共同奔向富裕路”的热潮。开始时,村民的种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沙田柚的产量和质量。张国毅和张国龙义不容辞,挨家挨户传经送宝。
本屯张成奇三兄弟开发荒山种植了70多亩沙田柚,但由于不懂修剪技术,果园产量低,质量差。张国毅来到其柚园,向他们讲清楚柚树修剪的重要性,并手把手地将修剪技术传授给他们。通过他的示范引导,张成奇三兄弟的沙田柚管护技术迅速提高,他们的柚园也成为沙田柚“双高”示范园。
张氏兄弟还经常给当地沙田柚协会会员授课,将沙田柚“双高”技术辐射到千家万户。目前,古济村沙田柚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23万亩,人均近3亩,今年共收柚果1200万公斤,总收入1.01亿元,户均10.6万元。其中,木古屯有1500亩柚树,挂果树1100多亩,今年沙田柚总产量220万公斤,总收入1700万元,全屯人均收入5.48万元,成为容县沙田柚种植的“首富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