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县沙头镇:活用村级集体经济资金 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为进一步促进村级“沉睡”的集体经济收入“醒起来”变身“活资金”,苍梧县沙头镇党委、政府鼓励村干部放开手脚,大胆作为、敢于创新,充分盘活村集体闲置资金,发挥资金效益。该镇成功动员新村村等11个村利用低效项目结余资金及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入股沙头镇振兴综合楼,依托苍梧县沙头镇振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
沙头镇振兴综合楼坐落于沙头镇正大街,占地面积262.79平方米,建筑面积1468余平方米,共五层,投入资金约276万元。该综合楼于2024年全部完工并成功招商,预计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成为活用村级集体资金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典型,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可持续收益。
党建引领强组织,抽丝剥茧“顺脉络”
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强化党组织引领。围绕“盘什么、怎么盘、谁来盘”三大核心问题,制定清晰路径、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协同,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沉睡资产”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在“盘什么”方面,坚持底数清晰、目标明确。通过深入组织召开股东大会,全面梳理镇域内低效闲置项目结余资金与可利用资产,系统排查原垃圾清运站地块闲置状况及使用潜力,整合新村村等11个村的低效项目结余资金及村级集体经济资金276万余元,精准建立“一项目一台账”管理制度,明确资产位置、现状、盘活方式、预期效益与责任单位,确保资产盘活工作推进“心中有数、手中有账”。
在“怎么盘”方面,突出规划引领、分类施策。紧密结合全镇产业发展布局与民生服务需求,将振兴综合楼定位为集产业培育、公共服务、集体增收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根据楼宇实际结构分层规划功能布局,系统制定差异化招商策略与运营方案,强化与本地特色农业、加工制造、电商展销、便民服务等业态融合,切实推动资源整合、集体增收、群众受益、乡村提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在“谁来盘”方面,强化组织保障、责任落实。成立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资产盘活工作专班,明确镇农业服务中心、村级合作社、本地商会等多方职责,建立联动推进机制。通过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招商推介会和政策宣讲会,强化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积极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自主运营、合作开发、租赁入股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全面提升资产盘活工作的组织力和执行力。
多方合作聚合力,打造盘活“新路径”
在推动资产盘活过程中,注重机制创新、多元参与和功能融合,全面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和资源价值。
聚焦本地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抓手、招商是第一途径。镇党政领导带头主动宣传、主动联系、主动服务有意愿承租或发展产业的企业或个人,同时通过领导班子会议商议优惠措施和条件。线上利用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途径,广泛发布招商信息与合作意向,使企业或个体从“愿意来”,到“试着来”,最后“留下来”,成功为该综合楼招商引资,为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换上强劲“引擎”。
聚焦闲置空间,推动项目落地。打破原有单一功能定位,按照“分层定位、多元融合、高效利用”思路,将振兴综合楼一楼打造为展销中心,二、三楼引进劳动密集型小型加工制造项目,四、五楼用于便民服务大厅、合作社办公、职业技能培训等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成功实现从闲置场地到综合载体的转型,极大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经济价值与社会功能。该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稳定增收15万元以上,并显著改善镇区服务功能与营商环境。
聚焦长效运营,提升造血能力。将资产盘活与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紧密衔接,通过租金收益、盈利分红、服务收费、政策补贴等多种途径,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建立健全收益分配与再投入机制,明确部分收益用于项目维护、再投资与民生实事,赋能乡村产业升级与公共服务改善,确保盘活成果惠及于民、可持续运行。
注重实际成效,实现共赢“新局面”
通过系统推进振兴综合楼资产盘活项目,不仅有效破解了土地闲置、资源低效难题,也显著提升了乡村经济发展活力与社会治理水平,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成效。
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该项目的运营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稳定租金与分红收益,提升了资产资源利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为乡村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提升提供了新的资金支持,村集体“造血”功能显著增强。
带动就业与服务改善。通过引入加工车间、设置产品展销区、开辟便民服务窗口等,直接和间接创造本地就业岗位,方便群众就近办事,实现了产业延伸、服务下沉、民生改善与乡村治理提升的多元叠加效应。
形成示范引领效应。该项目的成功运作,为全镇推进低效闲置资产再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显著提升了基层通过系统谋划、市场运作破解资源闲置难题的能力和信心,也为周边乡镇提供了有益经验。
下一步,沙头镇党委将继续探索实施“活用村级集体经济资金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可行性项目,积极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资金收入“躺”在账上“沉睡”现状,推动“呆死账”变为发展的“潜力股”,激发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因子”,持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