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万秀区: 党建“嵌入”产业链 跑出增收“加速度”
近年来,万秀区以产业链思维谋发展,聚焦六堡茶、肉牛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推动党组织随产业链延伸并发挥作用,构建‘党建链’引领产业链带动‘致富链’,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走出一条具有万秀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组织建设:筑牢产业链上“红色堡垒”
该区聚焦特色产业需求,从组织覆盖、龙头示范、跨区联动三方面发力,筑牢产业发展的“红色根基”。“产业要想稳得住、长得大,党组织必须挺在前面。我们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就是要把企业、合作社、农户拧成一股绳,形成发展合力。”万秀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黎钊介绍。
走进广西梧州茶厂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党员先锋岗”的红色标识格外醒目。“没建支部前,我们和周边茶企‘各闯各的’,采购成本高,技术瓶颈难突破。”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温而刚介绍。该厂支部成立后牵头联合梧州中茶茶业、广西农垦茂圣茶业等5家茶企组建“六堡茶产业党建联盟”,共享原料渠道、共研加工技术、共拓销售市场。“今年我厂毛茶销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还拿到了大湾区的长期订单。”温而刚高兴地说。
目前,万秀区在六堡茶行业领域48个企业及社会组织中,已成立6个党组织,其中广西农垦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党支部获评“五星级党组织”;肉牛、蜂蜜产业也分别以乐一投资集团、甜蜜家蜂业为核心建强党组织,真正实现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在乐一牛产业园的“广西万秀肉牛科技小院”里,科研人员与企业技术员正围着饲料配比讨论。“以前我们的养殖技术受南方高温高湿天气影响大,肉牛成活率不稳定。自从乐一集团党组织牵头和广西大学合作建了科技小院,3个月就突破了关键技术,成活率提高了不少。”广西乐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梁明玉说。
以神冠、乐一、甜蜜家等龙头企业为核心,万秀区打造了一批“党建+产业”示范点,甜蜜家蜂业党组织依托“万秀区林下养殖蜜蜂示范基地”制定蜂蜜生产地方标准,带动周边养蜂户亩产增收500元;神冠集团党组织参与建设千亩文旅茶园,将六堡茶种植与休闲观光结合,拓宽了产业价值空间。
模式创新:构建多元融合发展格局
党建不仅是产业链上的“红色堡垒”,更是资源整合与村民利益联结的“桥梁纽带”。“以前我家里只有3亩地种水稻,一年忙到头也就赚几千块,现在入股甜龙笋基地,不仅有土地租金,年底还能拿分红,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龙湖镇村民陆石雄的话,道出了万秀区产业模式创新的成效。该区以党组织为纽带,破解“资源散、效益低”难题,让资源变资产、农户变股东。
夏郢镇竹坡生猪养殖场内,猪场负责人易建军正带着合作社成员检查猪舍通风设备。“以前自己养猪怕市场波动,现在支部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能人’联营,实现利益共享。”易建军介绍,5个行政村投入60万元参与运营,年获固定收益共计8万元。
在面积超700亩的万秀区林下经济(竹药)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工人正忙着给笋苗浇水。“这片地以前撂荒没人管,现在通过党组织整合自治区财政衔接资金及县级资金,建成了甜龙笋基地。”高旺村党支部书记何杰辉介绍,基地推行“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固定分红”模式,企业托管运营期间,按投入资金给村集体保底分红,农户还能获得每亩100元的土地租金,“目前已有部分农户参与,既盘活了闲置土地,又让大家多了份收入。”
产业实效:链条延伸与价值提升
“以前只卖毛茶,现在还开发了桂花六堡、茉莉六堡、金花六堡等产品,以新包装、新口味积极拥抱年轻消费市场,我们的年销量保持了20%增速!”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世江拿着包装精美的茶叶说。在党组织引领下,万秀区特色产业实现“量质齐升”。
六堡茶产业累计流转土地12000亩,种植面积达10071亩,建成10个生态茶园,2025年上半年毛茶产量33.19吨,同比增长31.08%。目前已培育获SC许可的六堡茶生产企业55家(含7家规上企业)。
肉牛产业同样亮点纷呈。乐一牛产业园建成3个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肉牛保供仓,通过科技赋能和持续的建设,该产业园年产值达5亿元,“万秀六堡茶牛”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科技小院研发的桑酵素饲料,较传统豆粕饲料降本30%,为企业节本增效。
特色种养瞄准“大湾区菜篮子”。“我区累计认定12个粤港澳大湾区、供深、供港、出口基地认定,13个广西农业品牌,2025年上半年蔬菜产量3.39万吨,同比增长3.75%,水果0.536万吨,抽检合格率100%;玉桂通过跨省协作进入大湾区商超,溢价率20%。”万秀区委副书记、区长易洁说。
增收成效:农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在茶园务工每天都有收入,年底还有分红,比外出打工强!”茶农郭小兰一边采茶一边算增收账。万秀区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通过支部搭台,让农户深度参与产业、共享红利。
自2021年建生态茶园以来,六堡茶产业累计带动487户农村劳动力务工,受益村民约1.2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51万元,人均年增收3000元;10个行政村入股茶产业,2025年预计每村年增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
此外,该区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2025年已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33.57万元,助182名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发放产业奖补77.13万元,鼓励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今年精准识别9户36人纳入监测,全区共有监测对象114户416人,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73.55%,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万秀实践: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万秀路径
党建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激活区域发展动能的关键密码从六堡茶“一片叶子富一方”,到肉牛产业“一头牛撑一条链”,万秀区的实践,为党建与产业融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万秀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建赋能产业需抓住三个核心,组织嵌入要“准”,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利益联结要“实”,通过多元模式让村集体和农户共享收益;协同赋能要“强”,联动多方资源破解发展难题。
下一步,万秀区将深化“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实践,推进茶旅融合项目建设,加快茶企智能化改造,培育上规企业。以“党建链”激活“产业链”“致富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