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晚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
上周,受台风“塔巴”正面影响,梧州市大部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强对流天气和适宜的温湿条件利于病虫害的迁入和繁殖扩散。我市晚稻大部已进入拔节孕穗期,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目前水稻“两迁”害虫以及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害开始发生流行,各地农业植保部门要切实做好晚稻中后期的病虫害的监测及防治指导工作,确保晚稻生产安全。
一、当前晚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及中后期预测预报
(一)稻飞虱:受近日台风天气影响,外地虫源随气流迁入我市,第6代稻飞虱在我市局部地区田间积累了一定的虫量,苍梧县最高1650头/百丛,平均553头/百丛;岑溪市最高930头/百丛,平均399头/百丛;藤县最高2850头/百丛,平均625头/百丛;蒙山县最高1058头/百丛,平均219头/百丛。当前的气候条件及田间环境适宜其滋生繁殖,再加上历年北方虫源在我市有回迁现象,预计穗期田间虫口密度还会继续上升。
(二)稻纵卷叶螟:当前第6代稻纵卷叶螟在我市的虫口密度与上年同期持平,田间幼虫苍梧县最高60头/百丛,平均21头/百丛;岑溪市最高24头/百丛,平均5头/百丛;藤县最高163头/百丛,平均15头/百丛;蒙山县最高79头/百丛,平均32头/百丛。9月20日之后我市又继续有风雨天气,外地虫源仍有随气流迁飞进入我市的可能,各地要加强田间监测,可结合稻飞虱发生情况一并防治。
(三)二化螟:当前发生程度为偏轻发生,发生田块枯心率最高在蒙山县为1.95%,全市平均为0.61%,发生田块仍有一定的虫源量,预计晚稻中后期偏轻局部中等发生。
(四)稻瘟病:当前发生主要是稻叶瘟,主要发生区域为历史病区和感病品种组合种植区,叶瘟病叶率最高11.6%,一般为0.48%-3.25%。但白露已过,秋分将至,早晚露水和雾气将加重,稻田抽穗后穗颈瘟将开始发生,破口期更利于病菌入侵,预计穗颈瘟发生程度为偏轻局部中等发生,流行盛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五)水稻纹枯病:9月中旬我市各稻区开始进入发病流行期,当前发生程度为偏轻局部偏重发生。苍梧县平均病丛率16.8%,最高36%;岑溪市平均病丛率41.39%,最高92%;藤县平均病丛率11.2%,最高49%;蒙山县平均病丛率15.85%,最高32.52%。预计晚稻中后期,荫蔽潮湿的环境、适宜的气温和雨水更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蔓延。
(六)细菌性条斑病:受近期台风雨水影响,稻叶在风雨等机械摩擦损伤后极易受到病菌侵袭,加上高温高湿天气,目前我市各地稻田均不同程度发生了细菌性条斑病,病叶率一般为0.89%-15%,最高在苍梧县达60%。
二、防治意见
(一)加强监测预警。各地要继续加强加密监测预警,密切注意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要警惕晚稻后期北方“两迁”虫源大量回迁、降落为害,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防治。
(二)抓住关键时期施药防治。一是做好当前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对已发病田块必须立即防治1次,对感病品种和历史发病区域在风雨来临前也要施药预防;对穗期达到防治指标的“两迁”害虫和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田间百丛虫量500头、稻纵卷叶螟田间百丛幼虫量30头、纹枯病病丛率15%),要及时施药防治;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在水稻破口期主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兼治钻蛀性螟虫;防治水稻跗线螨和穗颈瘟,应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二是10月下旬,迟熟田块要注意防治稻飞虱。此外,9月下旬以后要注意防范寒露风对水稻抽穗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推荐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风险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防治稻飞虱推荐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苦参碱、醚菊酯、烯啶虫胺、烯啶·吡蚜酮、氟啶虫酰胺、三氟苯嘧啶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钻蛀性螟虫推荐选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四氯虫酰胺、茚虫威、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推荐选用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氟环唑、己唑醇、噻呋酰胺等药剂;防治稻瘟病推荐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井冈·蜡芽菌、三环唑、丙硫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可选用噻菌铜、噻唑锌、噻霉酮、中生菌素等药剂;防治水稻跗线螨选用炔螨特、唑螨酯、哒螨灵等药剂。
由于各地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不一,各地要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施药防治,药后5-7天要注意检查防治效果,如病虫害发生还较重,要注意及时进行补施一次。同时,施药时注意要喷准部位,药液要充足、喷雾要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