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晚稻细菌性病害防治工作
目前苍梧县晚稻已进入孕穗期-抽穗期,早插田块已开始抽穗,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在晚稻局部田块已有发生,请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注意加强检查,及时做好防治指导工作,确保晚稻粮食生产安全。
一、发生实况
(一)细菌性条斑病
据我站9月10日-16日在沙头镇永乐村、石桥镇永安村等调查,发病田块病叶率最高达60%,一般5-15%,有发展蔓延趋势,防治工作不能忽视。该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如不及时防治,可造成大面积蔓延及毁灭性损失。
为害症状: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斑发生在叶脉间,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暗绿色条斑,对光呈透明状,长约10毫米,宽约1毫米,病斑表面常分泌有许多黄色菌脓,干结后呈黄色树胶状小粒。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溢出菌脓。干燥后成小的黄色珠状物,可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到其他田块,也可通过人员进入病田操作农事后再入其他田块操作时传播。
(二)水稻白叶枯病
据我站9月10日-16日在沙头镇永乐村、新村村、石桥镇永安村、塘蓬村等调查,发病田块病叶率最高达70%,一般5-15%,如不及时防治,有发展蔓延趋势。
症状表现为: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短侵染线,很快变成暗褐色,然后在侵染线周围形成淡黄白色病斑,继续扩展,沿叶缘两侧或中肋向上下延伸,转为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
二、防治意见
一是加强田间管理:施肥要注意氮、磷、钾的配合,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慎用氮肥;要浅水勤灌,适时适度晒田,忌灌串水和深水。
二是防治药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属突发性病害,以预防和应急防治为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选用登记在水稻上防治细菌性条斑病或白叶枯病的药剂,当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需立即施药防治2~3次,一般间隔7~10天施药一次。药剂可选用春雷霉素、噻唑锌等,同时可预防稻白叶枯病等其它细菌性病害,同时可加入氨基酸等叶面肥,现配现用,提高植株的免疫力使水稻得到及时恢复生长。
三、注意事项
一是按农药使用说明书推荐使用剂量使用,不得任意加大农药使用量,注意进行农药轮换和交替使用,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二是注意安全用药:施药时间选择在上午露水干后或者下午四点后进行,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防止中毒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