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中药材走上致富路
近日,笔者在岑溪市大业镇双松村看到,今年4月种下的150亩中药材巴戟苗匍匐山地,绿色绵延几个山头,3年后,每亩将带来10万元的收益。在双松村,同期种下的50亩中药材土茯苓已经冒出嫩绿的藤条,3年后每亩预计将带来20万元的收益。
早年,双松村村民欧清文成立农业投资公司,从广东引进种苗,在双松村种下150亩巴戟,他还在双松村、大业镇胜垌村分别种下土茯苓50亩和80亩。他计划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由公司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并保价回收,在5年后分别发展巴戟和土茯苓种植5000亩和10000亩,带动群众致富。
据悉,巴戟和土茯苓均具有药用价值。这两种中药材种下3年后均可收获,3年后清园再种,巴戟亩产4000公斤左右,产值约10万元,而土茯苓亩产达8000公斤至10000公斤,亩产值约20万元,平均下来每年每亩产值分别达3万多元和6万元。在现场,笔者看到多名群众表达种植这两种中药材的兴趣。欧清文介绍,公司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等巴戟和土茯苓有收益后,用切实的效益推动群众积极参与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