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盘活撂荒地 促农民增收
昔日撂荒地,如今生“金玉”。近年来,广西藤县积极引导鼓励农村进行规模化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荒地盘活了,产业兴旺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一条“产业促振兴”的好路子正在田野上徐徐铺开。
夏末秋初,埌南镇新光村玉米基地迎来首次丰收。绿油油的玉米地里,一行行玉米植株挺拔翠绿,颗粒饱满的玉米长势喜人,缀满茎秆,工人们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采摘、搬运,田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这片曾经沼泽遍布、杂草丛生、难以耕种的撂荒地,如今已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希望田”。
正在摘玉米的工人吴彩献说:“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挣 100 块,每天工作八个小时。自家的稻田插完秧后,我就来这里打工,这样在农闲时间还能有务工收入,也方便照顾家里。”
据了解,该基地由藤县村集体投资有限公司经营,一年可种三茬,亩产达2500-2800斤。除了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该基地还与收购商签订了收购协议,确保销路和收益,促进当地村民增收。
“我们县村投公司在新光村流转了近100亩土地种植玉米,现在玉米进入采收阶段,每天都会请附近的20多个村民来做工。下一步,我们将在埌南镇周边继续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藤县村集体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喻海超说。
今年以来,埌南镇在盘活撂荒地、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镇在新光村流转近百亩撂荒地,规模化种植玉米,实现了土地资源向“活资产”的转变。产业发展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埌南镇党委宣传委员张皓勇介绍:“埌南镇大力推进优质玉米种植和现代化生猪养殖,助力农民增收。未来我们将持续整合政策资源,探索‘茶园+茶厂+旅游’三产融合模式,加快推进双底村‘云边茶海’、冼村千亩茶园2个千亩以上生态茶园建设。同时积极推进茶企业培育工作,力争建成茶文旅一二三产融合的样板点,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藤县致力于耕地撂荒地块治理,以撂荒地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让沉睡的土地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形成了“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