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以精准培训为抓手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
日前,在藤县塘步镇沙田村的稻田里,稳产保供水稻单产提升培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学员们紧紧围在农技专家身旁,学习水稻病虫害智能监测技术。“过去凭经验种田,现在用数据说话。”学员黄大明兴奋地展示手机里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说,他承包的300亩稻田,通过精准施肥,每亩成本降低了80元,产量却增加了10%,这让他对科学种田充满了信心。
据介绍,本次培训采用“课堂+实训+线上”三维教学模式,既有优质水稻高产栽培、田间管理实用技术专题讲座,又有水稻常见草虫病害识别等田间实习实训,还配套开发了“智慧农技”APP,供学员们持续学习,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农技知识。
这是我市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我市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指引,聚焦水稻产业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春耕备耕专题培训,通过“技能服务型、经营管理型、农民讲师型、专业生产型”四类精准化培训,构建了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班9期,共417人参与,在粮油稳产保供、特色产业发展、乡土人才孵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我市创新宣传动员方式,通过市县乡三级联动宣传、农技员入户动员、“田间课堂+远程教学”等形式,实现了政策知晓率、对象精准率、农民参与率“三提升”;采用“理论+实践+观摩”立体教学模式,组织学员赴中山大学、广东现代农业基地研学,引入龙头企业实训基地,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建立学员数据库跟踪指导,组建专家服务团对口帮扶,培育许仲强、谭爱云等“土专家”返乡授课,形成“培训-实践-成长”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我市计划投入500万元重点打造数字农业、品牌营销等高端课程,建设10个产业融合实训基地,让更多农民掌握“云上务农”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