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鲜荔下山 无人机吊运保新鲜降损耗
盛夏七月,苍梧县迟熟荔枝迎来采摘旺季。面对荔枝“一日色变、三日味改”的特性以及山地运输难题,当地创新采用无人机吊运的方式运送新鲜采摘的荔枝,保障果品以最佳状态发往全国市场。
日前,在苍梧县沙头镇塘湾村荔枝示范园,红彤彤的荔枝缀满枝头,荔香四溢。园内一派繁忙景象,百余名果农正加紧采收。伴随着引擎轰鸣,一架无人机满载着刚采摘的荔枝从山头果园腾空而起,沿着预定航线飞向山下的运输车辆接驳点。据悉,此类无人机单次运载量可达120斤,一公里航程仅需约5分钟。荔枝林多分布于连绵丘陵,以往果农运输全靠肩挑手扛,效率低、损耗大。如今,当地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搭建“企业+农户”合作平台,引入无人机等科技力量,有效破解了荔枝“运输难、损耗大、成本高”的困局,助力鲜果抢“鲜”上市。
苍梧县沙头镇阳光农机专业合作社 许仲强:“现在每天采摘量应该是5万斤左右,往年我们都是人工挑下来的,今年第一次使用无人机吊运,每斤省了一两毛钱,而且速度很快,大概一分钟左右运输一筐。”
据测算,运送同等重量的荔枝鲜果,传统人力运输需从山上运到山脚再转运至冷库,每斤成本约0.5元;而无人机运输则可实现“果园直飞冷库”,成本降至每斤约0.1元。无人机运输不仅速度快、效率高,且整个运输过程平稳,对荔枝的物理损伤极小,让荔枝以最快速度入库保鲜。无人机在荔枝产业中的规模化应用,正有力推动当地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受理植保无人机补贴申请21台,补贴金额达25.2万元,反映出农业科技应用的加速普及。
苍梧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副主任 聂彩媚:“去年到今年,我们果农购买无人机增加了很多,去年才几台,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多台无人机来申请补贴。去年的补贴额是1.2万元,今年根据新的政策,补贴额大概增加到1.44万元。无人机在我们当地农业生产,在植保、飞防、吊运方面都是非常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