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平浪村:巧用三大活动阵地 谱写移风易俗新篇章
近年来,兴龙街道平浪村巧用三大活动阵地,以老区广场为文明新风传播窗口,乡风亭为文化交流驿站,农会旧址为传统美德、文明家风传承课堂,聚焦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助力破除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多措并举推动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平浪村先后获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广西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自治区提质增效先进农家书屋”“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十百千’示范站”“梧州市文明村”“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五星级村党组织”“自治区清廉乡村建设单位”等荣誉。
老区广场:红色赋能,播撒文明种子
将老区广场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前沿阵地,在这里,平浪村开展政策宣传、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活动、义剪、义诊、清洁乡村等志愿服务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搭建起文明乡风的坚实桥梁。利用春节、“广西三月三”、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积极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暨“我们的节日·春节”系列文体活动、喜迎新春篮球赛、猜谜语等趣味运动会、“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三月三活动、“情暖重阳送关怀 移风易俗树新风”等100多场次活动,通过歌曲、舞蹈、小品、情景剧等丰富的表演形式,将“婚事新办树新风”“厚养礼葬传孝道” 等主题融入节目,既展现本土民俗文化魅力,又传递文明理念。同时,平浪村还创编了有平浪历史特色的“打倒粪溺捐”情景剧,成立的小小红领巾平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讲解队,以开展情景剧表演和移风易俗“三句半”演出,通过“示范带动”“讲解+传承”相结合的方式,让村民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红色文化洗礼,自觉践行移风易俗,让移风易俗理念润物无声。
乡风亭:共商共议,凝聚文明共识
将乡风亭成为村民移风易俗的“议事厅”和 “智囊库”。平时,亭子是日常乡村父老们聚坐话桑麻,更是村民群众开展乡村、家风评议的场所。在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时候,这里是征集群众意见修订村规民约、红白喜事“五个统一”工作法有关意见的主要阵地,在这里累计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10多次、发放宣传资料近1000份、收集到群众意见50多条。村党总支部在这里开展“乡风亭里话家风”活动。在乡风亭议事过程中,村民们一致决定通过村集体表彰优秀学子,颁发荣誉证书和学习礼包,既激发青年反哺家乡的热情,又借此契机倡导家长、师生不办“升学宴”“谢师宴”,树立勤俭节约新风,近年来已经表彰大学新生100多人。此外,乡风亭定期开展家风乡风评议活动,推选 “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 等典型,用身边榜样带动全村。
农会旧址:传承历史,厚植文明根基
农会旧址作为平浪村的红色记忆地标,是长洲区家风宣传教育基地,农会旧址不但展示、传承平浪村厚重的红色革命传统,还开辟了专门的展厅,将村里文明家庭、勤俭家庭等事迹进行展示,通过“晒”出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开展文明家风故事分享活动,从勤俭持家到孝老爱亲,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传递着温暖与力量。邀请老党员、长者、文明户代表在此讲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故事和优良家风传统,激发村民践行移风易俗的自觉性。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良好家风的理解,有关活动累计开展300多场次,超过10000人次党员、群众和学生到此参观学习,让文明新风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为移风易俗工作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