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打出抗旱“组合拳”
我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超2600万元
日前,在长洲区倒水镇古道村,部分农田出现干旱情况,随着抽水泵启动的轰鸣声响起,“及时水”被输送到受旱田地。长洲区水库水利工程管理所工作人员说:“我们已紧急投入使用2台抽水设备,优先引调附近山塘水库的蓄水进行灌溉,若不具备此条件,则选择使用抽水设施或者打水井等方式,全力以赴保障农田灌溉需求。”
自去年11月以来,我市持续遭遇降雨偏少困境,冬春连旱形势严峻,部分区域农作物受旱明显。面对复杂旱情,市水利部门迅速响应,联合多部门打出抗旱“组合拳”,全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与农业生产稳定。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中旬,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超2600万元,启用抗旱井2761口,已完成灌溉面积达23.5万亩,有效缓解旱情影响。
“旱情不等人,我们第一时间与气象、水文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动态跟踪旱情变化,为精准研判供水保障提供数据支撑。”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派出7个工作组深入各县(市、区)摸排旱情底数,指导完善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并推动14个中型灌区编制用水计划。通过“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原则,今年1月至4月中旬,全市蓄引提水工程累计供水1.1亿立方米,其中中型灌区灌溉用水128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2万亩。藤县大任灌区、苍梧县东安灌区等“十四五”改造项目已完工验收,灌溉效益显著提升。
另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抗旱能力,我市已实施中央和自治区下达的饮水安全维修养护资金1450万元,覆盖218处农村饮水工程,计划受益人口55.65万人。同时,投入中央及自治区专项资金2687万元,用于7座水库除险加固及114座水库维修养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减少水量损失,增强水库防洪、蓄水、供水能力,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旱情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