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耕耘正当时 “三农”发展阔步行
当前,乡村全面振兴正在向纵深推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既是国家战略,亦是农民期盼。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众所周知,农业强市、农业强县是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当前,乡村全面振兴正在向纵深推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既是国家战略,亦是农民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不仅如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等。
由此可见,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
2024年,我市广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兴产业、美乡村、抓改革、促共富,全力交出乡村全面振兴亮眼成绩单:第一产业增加值264.48亿元,增长5.2%;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4.95亿元,同比增长5.2%;蔬菜及食用菌、水果、茶叶产量分别增长4.2%、5.3%、1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88元,增长7%。可以说,去年全市“三农”工作持续向好的态势,为经济社会大局增添了底气、赢得了主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农业产业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制定一系列促进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便利措施,推动“梧”字号农产品走出国门。1至2月,我市共出口农产品金额达1.03亿元,同比增长5.7%,出口农产品实现“开门红”。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努力走出具有梧州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央、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政策导向、实践要求,坚决扛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治责任,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坚定不移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突出产业富民、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重点,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三农”工作,大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持续抓好设施农业项目招引工作,重点抓好思良江流域、下小河流域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努力建设一批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同时,我们也要着力推动六堡茶产业提质升级,推进生态茶园规范化建设,提升梧州六堡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深化茶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擦亮梧州六堡茶名片。
另一方面,我们要做好智慧农业。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农业、科技部门要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智能+农业”,以数字农业为抓手,坚持示范引领,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创新区,推动机制创新,汇聚政策合力,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智慧农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