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茶园 不再“靠天吃饭”
——万秀区夏郢镇德保旺茶旅融合产业园智能化改造见闻
2月18日一早,经过蜿蜒崎岖的山路后,记者来到位于万秀区夏郢镇的德保旺茶旅融合产业园。放眼望去,山头上云雾缭绕,此起彼伏的山头是集中连片的万亩茶园,一行行茶树排列整齐,茶园与山头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走进竹茗茶园,一个小型气象监测站就建在山边。“气象监测站可以监测风向、风速、降雨量、阳光照射强度等情况,我们可以在系统后台看到这些数据,经过数据分析后,可以获知在什么天气情况下,茶叶的生长状况会比较好。”市竹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韦伟涛介绍说。
另一边,茶园农户黄国全从仓库里搬出一袋肥料,拆开后倒进圆形的大搅拌桶中,启动电源加工成肥料水后,通过管道引到肥料池储存。“整个茶园用的是光伏发电。”黄国全指着搅拌桶旁的光伏发电板说道。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买回来的肥料呈黑色颗粒状,若直接撒到土壤表面,不容易被吸收;以往依靠人工把这40公斤一袋的肥料背上山,一来一回须耗费一个小时;由于以前没有电,灌溉的水无法用泵抽到山上,也无法确保每一棵茶树都得到灌溉……2022年,韦伟涛就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原来,当年下半年,茶园遭遇长达几个月的干旱少雨天气,不少茶树因此旱死,损失颇大。看着这些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就这样夭折,韦伟涛觉得不能“靠天吃饭”,必须自己掌握主动权。
2023年,韦伟涛投入资金建设了一套智能化系统——山地茶园光伏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包括气象监测站、土壤监测仪、无人机、轨道运输机、自动采茶机等先进设备。如今,工作人员通过后台数据就可以获知土壤酸碱度、氮磷钾含量等信息,从而决定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该浇水。而肥料上山、茶叶下山均使用无人机,节省了人力物力。有了这套系统的助力,目前茶园里的茶叶长势大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