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晒谷难题,看康熙岭镇欧式烘干厂房里的“惠农密码”——告别“看天晒谷” 迎来“高效烘干”

在康熙岭镇,漂亮的欧式烘干厂房凭借独特的田园风格成为网红打卡点。 融媒体记者 李俊懋 摄
“以前晒谷全看天脸色,遇上阴雨天稻谷发芽发霉是常事,现在送进烘干厂,12小时就能烘干,再也不用愁了!”钦南区康熙岭镇诗家村种粮大户黄仕升提前到稻谷烘干厂预订今年的晚稻烘干,看着全自动设备运转起来,脸上满是笑容。
在康熙岭镇,这个让农户赞不绝口的烘干厂,不仅解决了群众“晒谷难”,还因漂亮的欧式风格意外成为网红打卡点,而项目本身的“惠农本色”更是用实打实的成效回应了所有质疑。
为农户厘清的“时间经济账”
在康熙岭镇,有很多像黄仕升这样的种粮户曾长期被“晒谷”难题困扰。
“过去收完稻子,得找宽敞的晒场摊开,遇上晴天要晒7天到10天,每天得守着翻晒、收堆,一家人一天忙下来根本走不开,而且根本找不到那么大的晒场。”黄仕升算了一笔账,今年早稻他家种植水稻300亩,晚稻种植120亩,两季晒谷至少要半个月,“一般外出打零工一人一天能挣200元,晒谷耽误的时间相当于每人少挣3000元。”
如今,烘干项目的投用让这笔“时间经济账”彻底反转。据介绍,该项目的厂区配备全自动进排粮系统和环保除尘设备,最大日处理稻谷能力达12万斤,可满足康熙岭、黄屋屯等乡镇及周边群众的稻谷烘干需求,稻谷从进仓到烘干完成仅需12小时,相当于一百多亩的水稻一天内就能处理完。
对此,黄仕升笑着说:“现在把稻谷拉来,过秤、卸粮、烘干一条龙,一到两天就能拉走干爽的谷子,省下的时间还可以去打零工,里外都是赚!”
该项目由广西钦州康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约300万元建设,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打造,占地4亩,建成欧式钢结构厂房及稻谷筒仓964.48平方米。项目于2025年7月投用至今,已处理稻谷超300吨,进一步补齐了粮食产后服务短板,形成了从种植、收割、烘干到仓储的完整产业链。
烘干厂房带动的“惠农实效”
漂亮的欧式烘干厂房凭借独特的田园风格成为网红打卡点,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时,曾疑惑“这里到底是景区还是涉农项目?”
面对这样的质疑,当地群众用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这里可不是单纯拍照打卡的网红景点,它是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正在烘干厂房干活的村民黄盈盈说:“作为烘干厂房工人,既能照顾家里人,又有稳定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走进烘干厂房内部,这里一片繁忙,农户们忙着卸谷、称重、打包,走出厂房,成群结队的游客在附近欣赏着稻香美景。板坪村党总支书记曾进辉表示,烘干厂房既是美丽乡村对外的“展示窗口”,也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目前已带动周边586亩水田流转,年流转租金超23万元。
清洁能源实现的“生态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采用是压缩玉米秆等高燃物清洁能源生物质作为燃料,燃烧效率高、废气排放少,相比传统燃煤烘干设备,粉尘排放量大幅降低。“以前晒谷扬场时到处是灰尘,现在烘干厂干干净净,对环境也好。”附近村民曾老伯开心地说。
康熙岭镇党委书记张镭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以烘干项目、稻田研学等为核心,打造集粮食加工、农耕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示范基地,让烘干厂房真正成为惠农利民的“民心点”,让更多人看到乡村振兴背后的实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