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五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钦州发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擘画了宏伟蓝图,发出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号令。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全会精神要义,锚定农业强市建设目标,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以实干实绩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改革是发展活力的关键密钥。钦州坚持“双轮驱动”,成效显著:科技领域,新棠镇依托“广西黑叶荔第一镇”优势,探索“低空经济+智慧农业”,建成荔枝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钦南区智慧基地用无人机、物联网,水稻亩产增长15%;浦北县菌菇技术创新激活林下经济。改革方面,推进土地延包试点、优化设施农业用地审批、创新“保险+期货”助农模式,破解发展瓶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根基。我们立足禀赋,推动三产融合:深耕“一镇一品”,推动荔枝、大蚝、陈皮等全链条升级。如今,灵山荔枝、浦北陈皮借“合作社+电商”畅销全国,钦南区打造“钦蜜9号”产业链并联动农旅融合;培育平陆运河文旅带、蚝情节等品牌,实现“生态变经济”。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5元,同比增长6.7%,印证产业增收实效。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我们坚持“本土培育+外部引进+机制激励”,构建“乡村育人才、人才兴乡村”循环:发挥种粮能手、养殖大户等“土专家”“田秀才”“传帮带”作用,破解技术推广难题;深化“村企合作”“村校合作”,创新“人才+合作社+土地流转”模式,鼓励技术入股,形成“人才引产业、产业活土地、土地吸资金、资金育人才”闭环,让人才扎根乡村赋能发展。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我们践行“两山”理念,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抓好改厕、垃圾污水治理,守护生态本底。同时,推动基础设施延伸、公共服务覆盖,补齐道路、供水、通信等短板,提升教育医疗养老均等化水平,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我们以“两制一化”治理模式,积分制、清单制覆盖率88%,数字化覆盖率100%,实现党建与治理同频共振。党建引领下,脱贫人口务工率108.53%,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0.67%。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始终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实干作风,久久为功,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坚实的力量。
(编校:农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