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五链”协同激活陈皮产业新动能 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标杆

浦北县万亩大红柑核心示范区
日前,浦北县陈皮产业发展中心传来捷报:2024年浦北县大红柑鲜果总产量16万吨,干果皮总产量9000吨,陈皮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作为广西“一县一业”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浦北陈皮正以“资源链、产品链、销售链、品牌链、数智链”五链协同发展模式,书写着从“一块小陈皮”到“百亿大产业”的转型篇章,其产业振兴案例荣获“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
锚定特色筑根基,资源链激活产业潜能
浦北县将生态、富硒、老树等独特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核心优势。作为“扁柑之乡”,当地北靠六万大山、南临北部湾,64.51%的森林覆盖率和96.7%的空气优良率,为大红柑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孕育出皮厚油丰的优质柑果。87%以上的富硒土壤面积,让浦北陈皮橙皮苷含量达3.7%,高于中国药典标准,赋予“药食同源”的健康附加值。
针对25万株20年树龄以上的大红柑老树资源,浦北建立“一树一牌、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保护机制,建成老树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实现种质资源数字化管理。同时,通过组建市、县、镇三级工作专班,出台五年行动方案,每年安排1000万元扶持基金,创新“陈皮贷”等金融产品累计投放7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政策与资金“双动力”。
延链补链强实体,产品链拓宽增值空间
走进总投资超58亿元的浦北陈皮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智能公共仓、文化体验馆等20多个项目已投入运营,江门丽宫、中香集团等20多家龙头企业入驻,形成年加工鲜果10万吨、仓储6000吨的产业规模。这是浦北以工业化理念推动产业“接二连三”的生动实践。

广西金浦龙陈皮科技产业有限公司陈皮晒场(郑广涛 摄)
目前,全县130多家加工企业已突破单一陈皮产品格局,开发出陈皮饼、陈皮茶饮、中药饮片等6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构建起“陈皮+茶”“陈皮+康养”等产品矩阵。通过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共建研究所和检测中心,浦北还在探索陈皮化妆品、药膳等新领域,推动产业持续延伸。与此同时,“陈皮+农旅”“陈皮+研学”等融合业态带动270多家涉农企业发展,2024年培育6个亿元村、285户百万元户,带动10万名群众增收,2650户脱贫户获稳定收益。
线上线下拓市场,销售链打通产销堵点
浦北坚持以销定产,构建起“县中枢+镇枢纽+村终端”三级物流网络,引进顺丰、京东等物流企业,实现村级站点日均处理包裹1.5万件,2024年农产品外销价值突破3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浦北陈皮通过“湾区认证”,以“订单+基地”模式开展直供合作,2024年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西部博览会等展会,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15家直销店,达成签约金额5.6亿元。
浦北建设电商直播基地,培育本土网红主播,2024年开展陈皮主题直播超1.2万场,带动线上销售额3.8亿元。天猫、京东等平台“产地直发”模式,让浦北陈皮直接对接全国消费者,有效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难题。
标准引领树品牌,品牌链提升核心竞争力
品质是品牌的生命线。浦北从源头把控品质,建成3个无病毒苗圃基地,年出圃优质种苗200万株,联合企业制定禁限用农药目录,推动绿色种植标准化。县综合检测检验中心对标出口标准,建立农残和重金属检测体系,为陈皮入药、出口筑牢质量防线。

广西浦北县柑浦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仓储中心(龙晓运 摄)
依托广西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力量,浦北组建广西陈皮研究院,制定育苗、种植、加工等21项地方和团体标准,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以标准化推动品质提升。在品牌宣传上,浦北邀请中央媒体专题报道,首发“浦北陈皮”冠名高铁,组织浦北陈皮足球队参加贵州村超,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目前,“浦北陈皮制作技艺”入选自治区非遗项目,浦北陈皮列入广西道地药材目录,培育27个企业品牌,实现从“特产”到“品牌”的跨越。
科技赋能促转型,数智链激活产业新动能
在浦北三合镇大红柑种植示范基地,无人机飞防、药肥一体化自动系统高效作业,17个示范基地、3个万亩核心区已实现灌溉、施肥智能化控制。这是浦北以科技赋能产业的缩影。

浦北陈皮智能公共仓数据大屏(浦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仓储环节,陈皮智能公共仓通过“多模态传感器+AI算法”实现实时控温控湿,储户可通过小程序查看仓储状态。目前,2栋3万平方米、存储2000吨的智能仓正在建设,未来将大幅提升智慧仓储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浦北与北部湾产权交易所合作搭建智能交易平台,建立陈皮溯源数据库,开发手机端交易小程序,实现陈皮“云交易”,同时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AI品质识别系统,预计11月进入中试,进一步激活陈皮金融属性与科技价值。
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从单一加工到全链融合,浦北陈皮产业正以“五链”协同的发展路径,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据规划,到2026年,浦北大红柑种植面积将达2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编校:农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