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甜“蜜”升级
工人在采摘成熟蜜梨。

金黄油亮的新鲜蜜梨。 均 苏 杰 摄
“看,多好的梨!”镜头前,一位头戴遮阳草帽的大姐笑容灿烂,左手高举起一个金黄油亮、圆润饱满的蜜梨,右手俏皮地比出“耶”的手势。在她的身后,是灵山县平南镇塘肚村漫山遍野、压弯枝头的蜜梨丰收景象。
盛夏七月,平南镇塘肚村近千亩蜜梨迎来采摘高峰。果园里,数十名工人正忙碌着,她们熟练地将成熟的蜜梨从枝头摘下,细心地用纸包裹好,放入果篮。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穿梭于果园中的银色“小火车”——轻轨运输系统。工人们无须像以前一样,肩挑背扛走路来运送新鲜采摘的蜜梨,如今,只需将装满蜜梨的果篮稳稳放在轨道车上,蜜梨便沿着蜿蜒的山势,轻松、高效地滑向山下的包装区。
“这‘小火车’可省了大劲了!再陡的坡也不怕,运得快,果子还保护得好!”正在操作轨道车的工人潘师傅高兴地说。这条现代化运输轨道的投用,彻底改变了以往靠人力运输的辛苦和低效的状况,成为今年丰收季的一大亮点。
平南镇塘肚村的蜜梨以其早熟、个大、脆甜多汁的特点广受欢迎。当前正值采摘高峰期,每天大量新鲜采摘的蜜梨经过分选、打包,通过便捷的物流网络,迅速发往广东、湖南、辽宁等全国各地市场。今年该基地蜜梨产量预计超过100吨,收果期日销蜜梨超6吨。
这份甜蜜产业的背后,是科技与管理的支撑。为了确保蜜梨品质,果农们采用了套袋等绿色种植技术。同时,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围绕蜜梨等特色产业,持续开展农技培训,提升果农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已培训果农超过200人次。“镇组织的技术培训很及时,农技人员从蜜梨的施肥、除虫、套袋的时间点都讲得清清楚楚,发展蜜梨更有底气了。”塘肚村果农邓敢说。
从传统种植到引入新品种、新技术,再到如今装上“钢铁快轨”,塘肚村的蜜梨产业不断升级。这满山的金黄果实和穿梭的“小火车”,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平南镇依托特色产业,引导经济能人积极探索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