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藤蔓上的共富梦——浦北新农人阮文的乡村振兴答卷
阮文在检测新成熟的百香果大小。
和蔬菜共享一地的百香果基地。 均 周顺彬 摄
走进阮文和乡亲们的“阮农伯种植专业合作社”,悠扬的歌声《画你》中那句“把你的倩影,画在家乡的山顶……”轻轻回荡。“这是我们接待客户之余最爱放的歌,听着这些应景的旋律,大家干活的劲头更足了。”阮文笑着说。
在浦北县安石镇的南江村,经过9年不懈努力,阮文带领乡亲们将黄金百香果这一“外来客”成功引种到300多亩土地上。如今,一根根藤蔓攀爬在支架上,挂满了金灿灿的“致富果”。“城里人喜欢在掌中把玩核桃,我们则在田间地头精心培育这些‘金果’。”阮文自豪地说。如今合作社的百香果在他的朋友圈里供不应求,那一笔笔收款记录,正是对他们辛勤耕耘最好的回报。
科技赋能
“金果”落地生根
农业大部分是靠天吃饭,但阮文却对南江村的发展充满信心。这里不仅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更让人欣喜的是,政府已经为村里修好了通往果园的水泥路。“现在农资能顺畅运到田间,果子也能便捷地运出大山,”阮文笑着说,“这么好的条件,我钻研培育‘金果’的梦想,说什么也不能放弃。”
阮文回忆道:“2016年刚起步时,我自繁果苗取得了成功。到2019年,为了响应乡亲们的需求,我们扩大了育苗规模,成立了合作社,大家一起赚到了‘第一桶金’。”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在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各个环节,大家都获得了新数据。“现在我们的种植事业就像一个科研项目,正在从‘凭经验’的传统模式,向‘讲科学’的现代化种植方式逐步转变。”阮文自豪地说。
但为了使果质在稳定中不断提升,从2021年起,他就果断放弃了自繁百香果苗的思路,育苗业务交给设施更齐全的自治区农科院,双方进行合作。出成苗后,再运至合作社装杯育壮,从源头上进行脱毒,减少弱苗、病苗的出现,保障合作社成员的收入。
“现在自有的100多亩果园,每年都可以达到4500多斤的产量。因为种苗质量好,6月中旬上市的头茬果,售价达到了12元每斤。”阮文把培育好苗的工作,转给南宁市的专业农科机构,他只负责管理果苗下地和水肥供应等环节,从而有更多精力对百香果的品质进行管控。
阮文对百香果种植的执着与热情,引起了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高度关注。如今,研究所已与南江村携手共建“特色水果产业先锋队生物技术研究所”,旨在通过实践总结更多农业科技成果,惠及广大百香果种植户。在阮文的带领下,合作社的百香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已突破1000亩,成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品牌引领
“金果”硕果飘香
在传统观念里,农产品往往就是简单地装进蛇皮袋,往农贸市场一送就算完成了使命。但阮文却有着不一样的见解:“从选育优质品种,到打造自主品牌,再到开拓销售渠道,每一个环节都值得用心经营。”可惜的是,放眼望去,村里愿意在这些“额外”环节下功夫的乡亲,实在寥寥无几。
“那我就来当这个‘先锋’吧!为大家筛选出适合本村种植的好品种。”从2019年起,阮文在自己的果地里,对“钦果9号”“壮密05”“壮密06”“壮密07”等新品种进行试种,面积达120亩。
试出好品种后,安石镇党委、政府及时派出干部,协助阮文注册了“阮农伯”商标,并设计了清新、朴素的水果元素。往外销售时,包装箱上“香过蜂蜜,甜过初恋”的宣传用语,令人感觉到了安石镇新农人的俏皮。
“用卡尺测量,大部分果直径都在7厘米之上。”安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远云说,选对了适宜的百香果品种,在销售中记录顾客对果型大小的偏好,使阮文在催花、留果环节中有了更多的主意。
在通过疏果技术实现每根藤上挂果量的控制后,阮文还对包装箱的“内胆”进行设计,用泡沫压制成若干“小窝”,让个头均匀的百香果“安睡”其中,使客人打开果箱时还能完好无损。
阮文在成功运用疏果技术精准控制每根藤蔓的挂果量后,又创新性地改良了包装设计。他精心打造了特制包装箱内胆,采用泡沫材料压制成一个个精巧的“果窝”,让经过严格筛选、大小均匀的百香果能够安稳地“躺卧”其中。这项贴心的设计确保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让顾客收到时,每一个百香果都能保持完美的品相。
勇当先锋
“金果”惠泽乡邻
“都是乡亲,许多还是亲戚,现在技术成熟了,何不带着大家一起共同富裕呢?”谈到每年帮镇里其他农户外销百香果几十万斤时,阮文这般说出内心所想。
如今,拥有3000多亩百香果的安石镇,每年6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都是百香果的上市季节。
“由于有像阮文这样的带头人勇于担当,主动回报乡邻,实现了‘6月至11月卖鲜果,12月至3月卖饮料原料果’的分时段销售模式。”安石镇党委书记曾少华说,乡间有了像阮文这样的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瞬间强了不少。
为了让土地贡献更多的产出,阮文在两季百香果之间的“空档期”,还兼种了豆角、茄子、萝卜、大白菜等蔬菜,成功销往广西各地的农贸市场。“虽然种植蔬菜不太赚钱,但作为国家各项政策的受益者,也要主动担起社会责任,为‘菜篮子工程’作出自己的贡献。”阮文说。
看到阮文和乡亲们组建的合作社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对果园的给、排水电力需求不断提升,南方电网浦北县供电局还将电力线路设计布设到百香果园,做到“旱可灌、涝可排”,助力农业旱涝保收。
阮文分享道:“我们百香果种植户经常组织交流活动,不仅讨论种植技术,还会分析国家经济形势和市场动态,以此来决定果实的留果标准。”他强调,现代农业从业者必须具备市场调研意识,要主动关注并顺应国家农业政策的导向。
如今,市场预期好,阮文和乡亲们就留大果。若市场需求有下行苗头,就留中果。而今年初,大家经过研判,就决定多留6厘米至8厘米的中果。
阮文介绍:“现在我们合作社统一包装销售的百香果,因为有了自己的品牌商标,批发价能稳定在10元每斤左右,收益不错。”他特别提到,通过精准掌握疏果技术控制挂果量,南江村的百香果比其他产区能提前20天上市。正是这个宝贵的时间差优势,让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主动来找他交流“疏果技术”的诀窍。
曾少华说:“百香果能在南江村成为致富‘金果’,在源头上离不开阮文这样的‘领头人’,未来镇上将继续培养更多的能人,使乡亲们在致富路上越走越欢。”
(编校:农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