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陈皮产业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也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被提出。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强调,必须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并提出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些重要部署和重要指示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陈皮产业是浦北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成效显著。目前,浦北陈皮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持续增长。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浦北陈皮产业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如农户分散种植导致品质参差不齐,造成价格不稳定;产业以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想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浦北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农业新质生产力融合了科技创新、信息科技与管理理念的最新成果,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它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出抗逆性强、高产优质品种,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土壤墒情、气象数据实时监测,支撑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降低资源浪费,同时借助大数据优化资源配置。从育苗到种植管理再到加工,科技创新贯穿农业全链条,推动农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如浦北建立了区内首个大红柑无病毒苗圃基地,从源头实现无毒化育苗、标准化生产;使用无人机、传感器和智能灌溉系统等智能农业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这种模式,不仅大大提高大红柑的产量和质量,还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资源的浪费。同时,研发和应用恒温恒湿陈化技术、生物发酵技术等现代化加工技术,保障了陈皮陈化品质和药用价值,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引才聚才 实现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人才引领产业,产业成就人才”,这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主动选择,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因此,政府要当好“产业红娘”,企业要当好“用才主角”,人才要成为“创新主体”。
一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绘制人才“需求图谱”。产业升级的痛点就是人才工作的重点,产业要实现产业升级,应提前布局“产业技术路线图—人才需求清单—培养引进计划”的闭环体系。通过建立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产业演进趋势,做到精准发力靶向引才。二是以生态优化为支撑,打造人才“发展绿洲”。构建“种植—加工—文旅—康养”全链条生态,吸引人才回流。同时,出台“1+N”人才政策,提供住房、教育、医疗、创业补贴等精准服务,使人才不仅“引得进”更能“留得住”。三是以机制创新为突破,畅通双向“循环通道”。通过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的协同机制,将项目成果与薪酬待遇直接挂钩,可以有效破除“唯论文、唯资历”的评价桎梏。这种市场化导向的机制创新,可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如浦北联合广西中医药大学成立了陈皮研究所,将陈皮研究项目列入广西中药少数民族药产业科技专项项目。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陈皮产业的技术研发水平,还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产业导入、人才引进及培养等一体化平台,吸引了大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推动浦北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融合 拓展农业功能与价值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可以有效提升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例如,浦北大力推广“陈皮+”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一是“陈皮+食品”模式,延长陈皮食品链、果肉加工链、陈皮康养产业链,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二是“陈皮+互联网”模式,建立浦北陈皮电商交易平台,整合全县陈皮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经销商的资源,实现产品信息的集中展示和交易。三是“陈皮+文旅”模式,依托浦北的自然景观和陈皮产业资源打造旅游线路,建设陈皮主题公园,还可以开发陈皮特色旅游纪念品,如陈皮香囊、陈皮工艺品等,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进一步提升陈皮产业的经济效益。四是“陈皮+金融”模式,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陈皮产业专属的金融产品,如“陈皮贷”“陈皮保险”“陈皮产业投资基金”等,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陈皮产业,支持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生态优先 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以生态优先、低碳循环为导向,为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驱动的先进形态,依托数字技术、清洁能源等,具备低耗高效、绿色低碳的特征,从生产端减少污染、提升资源利用率。如浦北积极开展“桉退柑进”“引柑上山”等行动,有效改善水土质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同时,在科研院校专家指导下,企业将果肉开发成陈皮果汁饮料、陈皮果酱、益生菌、生物有机饲料等产品,实现全产业链开发,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减少被弃果肉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产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