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车间 人人有就业 户户能增收
今年以来,浦北县北通镇持续深化“园区+车间+庭院”发展模式,推动组织链、招商链、资源链、就业链“链链相融、共进互促”,截至目前,建成车间超130家,带动80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形成“村村有车间、家家有工位、人人有就业”的产业格局。
建强“组织链”,打造产业“火车头”。聚焦打造“一产业一党组织”的产业生态圈,成立5个新兴领域党组织,把“组织链”深深嵌入“产业链”中,形成“建一个组织、旺一片车间、兴一个产业”的同频共振效应。依托北通镇驻中山小榄流动党员党支部等党组织力量,打造北通镇驻大湾区“招商推介中心”“返乡就业服务中心”,在中山市小榄镇持续开展“让产业回乡”“让妈妈回家”等系列产业招引和技工回归行动,加快产业转移和产业工人回归进程,以产业工人“归巢”效应强化“厂随人迁”趋势,推动产业加速转移。今年以来,亿达服装厂等车间加快将广东总部生产线转移至北通镇,推动全镇车间产能进一步扩大。
健全“招商链”,构建产业“强磁场”。深入实施“外联老乡”系列招商活动,成功举办北通镇2025年招商恳谈会暨商会年会,达成一批车间项目合作意向。深化“线路招商”模式,精准制定招商线路,形成北通镇“产业招商图谱”,覆盖区内外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地区,建立“每月一招商”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北通镇党政主要领导先后到广东中山市、佛山市等地招商,江苏苏美达轻纺国家贸易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到北通镇实地考察服装产业。
整合“资源链”,培育产业“梧桐树”。建设高标准产业平台,集全镇之力推进北通镇服装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整合各方资金、项目、土地资源,通过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一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一批、村庄规划调整土地建设一批、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建设一批、群众改造民房建设一批的“五个一批”工作法,不断加大车间厂房投资建设力度,建立“车间厂房储备库”,实现厂房可自选、落户即入驻的保障能力,同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群众财产性收入增长。截至目前,北通镇出租和储备车间厂房规模超1万平方米,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0多万元。
做强“就业链”,锻造产业“强引擎”。强化招工就业服务,推行“以工代训”“以训代招”招工模式,定期举办车间专场招聘会,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创新专岗招聘举措,在以女性劳动力为主的服装车间设置推广“妈妈岗”,在男性劳动力从业意向较强的轻工电子车间设置推广“爸爸岗”,在体力劳动要求相对较低的工艺编织、工艺插花车间设置推广“老龄岗”,精准服务群众就业。深挖居家生产潜力,积极构建“把物料收发点建在村口”的来料加工服务体系,大力推广“把工位设在庭院里”“把织机搬到楼房里”的居家生产模式,不断开辟群众就业新路径。截至目前,全镇居家生产人数超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