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玉兰香全国
——灵山县伯劳镇三链融合推进玉兰花产业蝶变升级
玉兰花产业示范基地。
精油厂工人提炼白兰花的精油、浸膏。
2024年以来,灵山县伯劳镇聚力“党建链强基、创新链赋能、共富链惠民”三链融合,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创新矩阵,研究攻克8项玉兰花深加工关键技术,在万亩沃土上奏响“以花兴业、以链富民”的奋进强音,让传统种植蝶变为“一朵花贯通三产链、一条链激活全域兴”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党建引领,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玉兰花产业发展起来了,我才能在这里稳定就业,不仅可以照顾家里,月收入也不错。”在灵山县玉兰花产业示范园务工的滕大哥说。得益于伯劳镇“党建引领+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玉兰花产业快速发展,旺盛的用工需求,让许多像滕大哥这样的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伯劳镇紧紧依靠党建引领,牵住产业这个“牛鼻子”,以实干获实效,走出白玉兰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创新成立白玉兰功能型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三链模式”深化产业融合。形成以盆山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六镇十九村的“一核多点”产业布局。同时,依托市、县出台的白玉兰示范区创建、土地流转等政策,开辟“林改花”“桉退花进”绿色通道,累计流转土地1.2万亩,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扫清障碍。组建“灵山白兰花产业化种植联合体”,整合5家龙头企业资源,创新“公司补、农户种、政府推”模式,带动全县种植面积达1.4万亩,户均年增收达3万元,累计带动45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
全链升级,打造产业融合新引擎
“我们与广西华兰生物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创新,攻克花期调控、精油萃取等8项关键技术,实现白玉兰亩产增加20%、花期从190天延长至210天,白玉兰的经济效益再上新台阶。”伯劳镇盆山村白兰花种植户刘德健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伯劳镇着力构建体现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体系,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旺三产。构建“政府+企业+科研+农户”协同体系,广西华兰生物等企业与种植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建立“每亩奖补200元+保底价8元/公斤”激励机制,2024年以来累计扩种白玉兰1765亩。投入衔接资金1500万元建设白兰花现代产业园,建成种苗繁育基地、精深加工车间、产品研发中心等板块,打造“采收运”一站式服务体系。设置40个收花点,年购销鲜花1.47亿元。开发精油、浸膏等工业原料,化妆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多元协同,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
花香也怕路途远,只有深耕品牌建设,才能把白玉兰的花香传到全国各地乃至走出国门,让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伯劳镇按照品质为基、品牌为纲发展思路,从资源和市场这两个基本点出发,让玉兰花产业实现从“种得好”到“卖得出、叫得响”转变。以品牌化为引领,用实绩答题、拿效果说话,成功创建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024年灵山县获评“中国白兰花之乡”,推动“灵山白兰花”区域公用品牌入选钦州八大特色产业。“伯劳镇将借力钦州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区位优势,通过‘以花兴业、以链富民’的发展路径,计划五年内将种植规模扩展至2万亩,打造全国最大玉兰花全产业链基地,推动玉兰花产业向种苗繁育、精深加工、科研创新等多元业态发展,奋力书写‘一朵花富一方百姓、一条链强一域经济’的乡村振兴新篇章!”伯劳镇党委书记潘朔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