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工作
钦州市农作物病虫情报
钦州市植物保护站 第7期 2025年4月10日
做好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工作
受外地虫源迁入及本地虫源繁殖的双重影响,我市草地贪夜蛾的发生面积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该虫的监测与防控工作,避免其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的情况。
一、当前发生情况
截至4月7日,全市累计发生面积1.457万亩次,较上年同期减少51.28%,当前发生面积约0.92万亩,受害地块的百株幼虫密度一般为0.3—16头,个别田块可达到52头,加权平均为7.16头。受害株率一般为0.4%—18%,个别田块可达46%,加权平均为3.44%。
二、防控建议
1.强化监测调查与信息报送。严格执行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治情况周报制度,加密开展田间调查,强化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及时掌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动态,并做好信息调度工作,必要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群众科学开展防治工作。
2.明确防控策略。以保幼苗、保心叶、保果穗为重点,虫卵兼治,按生产进度及虫害发生动态,挑治春玉米压基数、狠抓夏秋玉米控为害,抓住卵孵化高峰期和低龄幼虫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因地制宜采取间作套种等农业生态调控措施,保护利用天敌以及人工释放天敌、低龄幼虫期使用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防控措施,低龄幼虫期科学使用低毒高效药剂等化学防控措施,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
3.强化科学安全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虱螨脲、乙基多杀菌素、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合理搭配助剂,注意重点喷洒心叶、雄穗或雌穗等关键部位。注重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4.强化防控宣传工作。可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海报、发送微信群消息等多种方式,或结合日常田间调查工作,在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群众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高信息传播效率,进一步提升群众的防治意识和防控技术水平。
*******************************
近日,我站技术人员在钦南区久隆镇开展甘蔗螟虫调查,甘蔗幼苗枯心率一般为0.4%—1.2%,在个别宿根蔗地块可达到4.25%,百株幼虫密度为0.75头,以5龄黄螟为主,各甘蔗主产区要继续做好甘蔗螟虫防治工作。
防控建议:在甘蔗螟虫卵孵化高峰期均匀喷施甲维·杀虫双、氯虫·噻虫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等药剂。有条件的地区,可安装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甘蔗螟虫成虫,每30—50亩安装一台;或在甘蔗螟虫产卵高峰期放置螟黄赤眼蜂蜂卡,每次每亩放5张(5000头赤眼蜂),寄生螟虫卵块,整个生育期释放4—5次。
本期情报 拟稿:黄元腾吉 审稿:张文杰 签发:黄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