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镇:荒地变蔗海 甜蜜产业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春耕时节,走进三合镇赵坪村的蔗田,旋耕机的轰鸣声与村民的笑语交织成乡村振兴的乐章。4月7日,随着最后一垄甘蔗种苗入土,该镇以71.6亩的种植面积超额完成县级50亩任务,实现了甘蔗产业从零起步到跨越式发展的精彩蜕变。
三合镇撂荒耕地正在转变成蔗田
面对耕地撂荒、产业空白的困境,三合镇党委将2025年定为“甘蔗产业突破年”,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挂帅的专班,主动叩开湘桂糖业有限公司的大门。通过“以商引商”模式,成功吸引1家种植企业落户,构建起“政府搭桥+企业包种+群众参与”的产业闭环。镇领导班子化身“服务员”,建立“日调度、周会商”机制,在土地流转、设施配套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仅用45天便完成项目落地,跑出了产业振兴的“加速度”。
“过去这些旱地长满杂草,现在每亩年租金400元,还能在家门口务工!”赵坪村村民覃大叔指着连片蔗田感慨。镇党委以耕地保护与群众增收为双抓手,通过“党员包片动员+村委集中流转+企业兜底承租”三步走,在赵坪、定更两村整合撂荒旱地70余亩。创新“租金保底+劳务增收+产量分红”模式,让群众获得土地流转金的同时,优先参与甘蔗种植、管护等环节,预计每年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6000多元。
“多亏政府解决了电线杆占田的老大难问题,机耕车终于能开进田了!”种植大户张老板指着新修的3.5米宽机耕路连连称赞。面对历史遗留的5处电线杆占田、2处林木占道、5段机耕路断头等问题,镇村组建“解难突击队”,采取“企业点单-专班接单-限期销单”的闭环机制:协调供电、电信部门实施杆线迁移工程,组织党员先锋队清理占道林木8棵,投工投劳新建机耕路200米,疏通田间沟渠1.2千米,彻底打通了农业生产的“毛细血管”。
“政府不仅送来每亩1076元的种植补贴,还包办验收材料!”在定更村政策宣讲会上,镇农业服务中心李主任手持《广西浦北县湘桂糖业有限责任公司2024/2025年甘蔗种植扶持补贴措施》现场解读。三合镇创新推出“六个一”服务体系:编制一套政策汇编、组建一支代办队伍、开设一条服务专线、建立一本问题台账、开展一轮技术培训、签订一份管护协议。通过“田间课堂”培训农户120人次,组织35名“种植管家”协助企业完成从种苗下地到砍运进厂的全流程管理,让企业真正实现“拎包种蔗”。
如今,连片蔗苗在三合镇的沃土上茁壮成长,预计年产量达5000多吨,可为村集体增收7000多元。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曲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协奏曲正激昂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