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陈皮 同“柑”共富——钦州市人大常委会助力发展陈皮产业纪实
202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提出“将陈皮产业培育发展成为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把浦北县建设成为全国、全区有影响力的优质大红柑种植基地、陈皮深加工基地和陈皮产品交易集散地”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综合运用立法、监督、代表视察、建议督办等方式,依托人大代表力量,助力我市发展百亿陈皮产业。截至2024年9月,全市大红柑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鲜果总产量13万吨,干果皮总产量6500吨,陈皮及其延伸产业链加工企业达100多家,产业产值突破40亿元,有产值超亿元村5个,超百万元户285户,2万多户7万多群众从中增收致富。
深入开展实地调研 畅通产业发展思路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在陈皮产业起步之初,市人大常委会就紧盯产业规划布局工作,多次深入浦北县调研,抓住关键要素,推动市、县人民政府坚持因地制宜谋划发展,科学制定《浦北县陈皮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按照“一轴两带三集群”的总体布局,以“做强一产、突破二产、融合三产”的思路发展产业,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专项债5000万元和已包装入库建设项目自治区专项债4亿元推进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孵化园二期、陈皮文化体验馆、景观大道等设施立项建设。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陈皮产业发展扶持,整合带动各项涉农资金和民间资本助力陈皮产业发展。
截至2024年9月,推动市、县两级政府整合项目资金投入12.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6.3亿元,陈皮公共仓(样本仓)中小企业孵化园二期、广西中皮公司年产4000吨标准化陈皮加工项目、金浦龙科技公司年产2000吨标准化陈皮加工项目、江门丽宫陈皮中药饮片厂等一批基础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寓支持于监督中 助打通堵点难点
近年来,我市陈皮产业发展迅速,产值逐年提升,但宣传力度不够、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偏小、缺乏有影响力的企业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导致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产业链延伸不足、价值链提升强度不够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
市人大常委会及时跟进,通过综合运用监督方式与支持举措,助力打通堵点难点,推动政府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宣传发动和政策扶持,发动浦北县在外地发展的乡贤回乡考察投资陈皮产业,目前,已有晨华集团、广东浦北企业家商会、钦州市浦北商会等乡贤220多人返乡创业,建成陈皮柑种植基地196个,创办陈皮加工、储藏、销售企业105个,年营业额3亿多元。同时,协调推动市、浦北县新闻传媒中心、陈皮产业发展专班与国内知名传媒机构合作,依托陈皮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挖掘民间陈皮故事,策划制作陈皮产品宣传专题片,持续加强钦州陈皮的宣传推广工作。据统计,2022年以来在中央、自治区、市级新闻媒体刊播钦州陈皮相关报道575篇,其中央媒体报道38篇。
期间,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推进“浦北陈皮”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申报,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广西好嘢”桂字号农业品牌注册力度,持续加快区域公用品牌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品牌建设。推动我市加强与广西农科院、广西柑桔研究院、广东农科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合作,邀请广药集团旗下的陈李济、王老吉等大健康企业一起,制定出台钦州陈皮种植、生产行业标准体系,2024年制定出台陈皮系列标准10个以上。
集聚代表力量 连起群众致富路
如何做好陈皮产业这篇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市人大常委会立足陈皮产业发展的特性,依托人大代表的聚力优势,设立了龙门陈皮产业代表联络站。
在陈皮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农户担忧:黄龙病对柑橘陈皮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影响,种植规模扩张迅速后是否导致恶性市场竞争和销售价格下降,外地种植柑橘陈皮产品的品牌标识和行业标准对浦北陈皮的冲击及影响等等。对此,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围绕陈皮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落实惠民发展措施提出人大代表建议、议案28件,以跟踪督办代表建议为抓手,推动陈皮产业惠农支农富农措施落到实处。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载体,鼓励人大代表带头发展陈皮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免费果苗,带领群众参与种植,并对柑果进行保价回收,提供加工就业岗位,以实际行动落实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例如,自治区、市人大代表,浦北县石祖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叶忠胜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解决脱贫户65人就业问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00户以上增加收入;龙门镇人大代表龙泯良将积累多年的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群众,带动群众种植柑橘225亩,每年增加收入5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