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蜕变“兴农人”——灵山县佛子镇扎实推进农民技能教育培训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三农”工作总抓手,如何激活乡村动能?破题的关键,在于培育更多既懂先进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的“新农人”,为乡村注入更多新质生产力。
灵山县佛子镇按照“以需求定培训、以培训促发展”的思路,立足本地劳动力就业和产业发展状况的实际需求,有力有效推进农民技能教育培训,涌现出一批批掌握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高素质会经营的“新农人”。
用好人才驿站,引领新农人展现大作为
今年31岁的周家宇,是灵山县灵花水产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一大股东。2017年,大学毕业不久的他怀着热爱,返乡投身淡水鱼苗养殖,从一开始的“门外汉”,到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在周家宇看来,今日的成就离不开高素质培训。
“镇里开展的鱼苗繁育经营的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在繁殖经营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周家宇说,淡水鱼苗人才驿站成立后,繁殖经营等培训更具指导性和实效性,很多实际问题通过专家们的“现身教学”“实地帮学”迎刃而解。
佛子镇淡水鱼苗人才驿站挂牌成立以来,该镇党委不断拓展人才驿站运行机制,建立“人才试验田”,深化专家人才“编组进站”、科技特派员“送技下乡”,形成了“农户点单+驿站派单+专家送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驿站打通了科技到农村的“最后一公里”,让驿站专家发挥专业优势实地问诊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传帮带培养有潜力的本土年轻技术能手,有效促进淡水鱼苗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民增收。截至目前,人才驿站已开展技术指导帮扶200余次,累计培养鱼苗产业乡土科技人才40多名,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荟萃在产业链上,多项鱼苗繁殖技术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依托技能培训,激活新农人内生动力
坚持以村民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统领,以政策扶持为支撑,该镇分层实施、全面培育,坚持经营管理、生产技术、产业发展等多方面技能素质协同提升。
在芳兰村,灵山县首家村级供销惠农综合服务公司是一家开业仅9个月的“村公司”,虽然缺少样本经验,但是业务已然覆盖到农副产品购销、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日用百货销售、快递物流配送等方面,今年的营业额已超过17万元。
首家“村公司”的成功,离不开该村党总支部书记颜业展的管理经营。“镇党委推荐我到市委党校参加‘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让我的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颜业展说,“在‘党建+产业’‘党建+管理’等课程的启发下,我们摸索出‘党建+合作社+公司’的产业发展模式,由村干部担任经理、监事,这样不仅提升‘村公司’的服务水平,也能在经营过程中直接了解群众在生产经营中的所需所求。”目前,公司的财务、仓储、推广等均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农民需要什么,就想办法安排什么培训。该镇围绕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和村民的需求,联合灵山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相关企业等,今年共组织开展水产畜牧养殖、农作物减病增产、特种车辆操作、中西厨艺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等培训班32场次,受益群众超过700名,其中包括229名脱贫户、监测户人员。
发挥头雁力量,带动新农人走特色产业致富路
“带头致富、帮助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是我们党员干部的责任。”曹志春是佛子镇龙渊村党总支部书记,同时也是蚯蚓养殖致富带头人,他身体力行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
“农业不该总是‘灰头土脸’,新时代的农民更需要接触新技术、新理论。”今年开始养殖蚯蚓的邓美兰,在曹志春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蚯蚓繁育技术并投产养殖了3亩蚯蚓。现在,仍有不少龙渊村及周边村的村民慕名来到曹志春的蚯蚓养殖基地参观学习。
近年来,该镇创新打造“一村一品”技能品牌培育工程,扎实培育一批理念新、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项目、信贷保险等方面政策支持,切实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
现在,龙渊村的蚯蚓、桂山村的茶叶、芳兰村的水窝鱼、大芦村和元眼村的文旅等一个个具有乡村特色的品牌产业,正在奏响联农带农和特色产业兴村的“致富曲”。
(编校:农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