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农”工作答卷之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一镇一品”建设工作落地见效
2023年以来,全市持续推进“一镇一品”建设工作,全市完成荔枝高接换种2.77万亩、新种植钦蜜9号百香果2.1万亩(累计种植面积5.95万亩)、新种植大红柑6.1万亩、新引进或繁育奶水牛3106头(奶水牛存栏4.16万头)、完成推广抗风浪蚝排、浮球延绳吊养等大蚝养殖新模式10038亩,香鸡出栏7767.61万羽、新种植玉兰花0.3万亩(累计种植面积1.3万亩),完成茶园改造面积1.12万亩(累计茶园面积10.98万亩),辣椒种植面积14.14万亩。
早谋划早部署,层层压实责任。3月3日,印发《2023年钦州市“一镇一品”建设工作任务表》,将2023年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和市有关单位。同时,各县(区)也将任务具体分解至镇、村,层层压实责任。今年3月份以来,专班办公室多次组织到各县(区)调研“一镇一品”建设情况,研究分析各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协调解决“一镇一品”建设中的困难问题。
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园区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2023年以来,统筹资金6.9亿元支持“一镇一品”9大特色产业发展,争取到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补助资金项目11个合计1.025亿元支持“一镇一品”产业。二是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陈皮产业园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陈皮仓储已建成,总投资1.5亿元的柑普堂年产4000吨标准陈皮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一期项目已完成主体框架,已落实5家企业进驻。钦南区百香果产业园已于5月开工建设。广西百菲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液态奶扩建项目已建成投产。钦南区大蚝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完成基础施工,项目二期已完成选址,正在办理用地手续。灵山县玉兰花产业化示范区被认定为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大蚝养殖
百香果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023年5月,认定3家涉及“一镇一品”特色产业的企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为:灵山县中桂农业有限公司(玉兰花)、广西浦北县柑浦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陈皮)、广西浦北钦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叶)。广西浦北县柑浦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陈皮)、广西浦北钦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叶)、浦北县金浦龙茶业有限公司(陈皮)等3家企业被认定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市涉及“一镇一品”特色产业的重点龙头企业共有26家,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8家,市级17家。广西园丰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推广“公司+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实行统一种苗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回收、统一品牌销售,辐射带动灵山县沙坪镇、烟墩镇、那隆镇、陆屋镇等4个镇1000多农户参与香鸡养殖。钦南区引进辣椒加工企业广西桂辣科技有限公司,建成辣椒加工生产线3条并投产运营。
陈皮加工厂晒场
坚持科技强力支撑,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今年以来,示范推广“一镇一品”新品种新技术10多项,引进白玉兰种源6个。市农科所自主选育的荔枝新品种“越州红”获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并获列入自治区推广种植名录。“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种质资源保护权通过农业农村部现场评审。获发布《白玉兰嫁接育苗技术规程》广西地方标准,《浦北陈皮加工技术规程》《小青柑采收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等2项钦州市地方标准,《浦北陈皮》《浦北青柑茶》等6项团体标准。钦州市地方标准《白玉兰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通过专家审查。广西农科院承建的大红柑老树二维码溯源工作已在龙门镇推广实施。由润建股份有限公司承建陈皮大数据服务平台与陈皮溯源体系已经完成一期建设,在平睦镇建立大红柑果园监测点。组织科技特派员围绕“一镇一品”9大产业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实地科技服务2712次(天),服务荔枝、茶叶、奶水牛等产业示范基地130个,举办培训班985期,培训群众15478人(次)。
荔枝标准化种植园
荔枝“光驱避”蛀蒂虫防控技术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成功举办钦州市辣椒产销对接会,签约形成意向订单5200吨。浦北县举办2023年第二届钦香单丛茶开采节,开展钦香单丛春茶开采和500年老茶树保护性开采等系列活动。在2023年粤桂协作消费对接活动暨第23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广州)交易会上成功签约两个陈皮产业项目,签约金额5.6亿元。市农业农村局梳理出20多种钦州特色水果,开发钦州市水果地图小程序,已于5月上旬上线运行。浦北陈皮、水牛奶等6款产品获香港优质“正”印认证,灵山绿茶等4款产品正在进行认证检测。灵山县获评为“中国白兰花之乡”。广西茗桂茶叶有限公司的茶鲜叶、绿茶和红茶通过有机认证,灵山县英榜茶厂的滕宇绿茶、滕宇红茶和灵山县石瓯山茶园的石瓯山绿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晾晒野生茶
灵山香鸡现代化示范区
灵山香鸡现代化标准化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