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区:机械化作业助力秋播秋种提速
眼下南宁市又进入秋播秋种的季节。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武鸣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作业优势,对马铃薯等秋播秋种农作物实施翻耕、施肥、播种等机械化作业,为秋播秋种农作物种植按下“快捷键”。

武鸣区宁武镇,秋种马铃薯作业如火如荼进行。(潘明焯 摄)
10月21日,记者在武鸣区宁武镇马铃薯种植基地看到,田间地头机器轰鸣,农机手们熟练地操作10余台马铃薯播种机,开沟、起垄、施肥、播种、覆膜一气呵成。据介绍,这些机器一天能完成100多亩的马铃薯播种工作。“我在宁武镇承包了1600亩土地,今年计划全部种植马铃薯,机械化作业实现了规模化、效率化种植,解决了人工种植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基地负责人丛亚洁告诉记者,预计本月底就能全部完成播种。据了解,丛亚洁和她的团队来自内蒙古赤峰市,该团队将当地马铃薯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带到武鸣,去年在宁武镇承包土地试种马铃薯获成功后,今年决定扩大种植面积。
“宁武镇的气候条件、土壤特别适合种植马铃薯。”丛亚洁介绍,基地采用自育的优良品种,种子经过提前催芽,同时搭配有机肥与复合肥混合的科学施肥模式,为马铃薯的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去年的试种结果显示,马铃薯亩产能达到3500至4500公斤;广西冬季气候相对温和,降水较少,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今秋种下的马铃薯,明年二三月份就能收获上市,与北方春种的马铃薯上市时间错开,可以抢占先机。
在武鸣区城厢镇辣椒种植基地,连片种植的1000亩辣椒苗长势喜人。据介绍,该基地种植的是“中椒友G19”高辣野山椒,该品种辣椒比消费者熟知的小米辣椒还要辣10倍,是制造催泪弹、辣椒喷雾等防卫产品的重要工业原料,亩产可达1500公斤。目前,城厢镇按照“小田并大田”原则,将过去零碎的“巴掌田”整合为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方格田”,在串钱村、平等村等地完成3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修建机耕道与灌溉沟渠,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土地流转,农户在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的同时,还能在基地打工增加一份收入。据了解,利用秋收后的冬闲田,武鸣区发动农户种植秋冬季农作物,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蹲点开展技术指导培训。今年,武鸣区计划秋种马铃薯4万多亩,目前已完成播种5600亩;计划秋种辣椒、南瓜、西红柿等21万亩,目前基本完成播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