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水肥一体化:节水增效的农业新趋势
“甘蔗水肥一体化比传统方式省事一半,现在只要按下开关就行,平时主要检查主管道和接头,防止水压过高爆管,以前抗旱抽水,一天最多浇两三亩地,现在轻松多了。” 种植户韦振生站在机房,一边轻触电闸按钮,启动水泵,看着水肥混合液通过滴灌管网精准输送到糖料蔗根部,一边笑着向记者说道。
顺着韦振生的介绍看去,连片的糖料蔗郁郁葱葱,茎秆粗壮挺拔。作为当地首批引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示范点,韦振生位于澄泰乡下江村的80亩蔗田示范基地成功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与传统人工撒肥和柴油机抽水抗旱相比,这套智能化系统只需“一按一开”即可完成灌溉施肥作业。“与传统的施肥方式相比,减少了人工投入。肥料成本从原来一亩800元降至500元,产量却提升1吨/亩以上。”韦振生算了一笔账。
“施肥讲究‘看苗吃饭’。” 谈及技术要点,韦振生详细介绍道,采用水溶肥滴灌技术,施肥周期为每20天一次,前期通常进行4-5次滴灌施肥,进入中后期后,会根据作物的实际长势灵活调整,必要时增加施肥次数。记者现场看到,采用“桂糖44号”新品种的蔗苗长势良好,茎节均匀。“这片蔗田是今年4月清明后新种的,现在长势特别好,照这个势头,亩产保底7吨以上,算下来每亩利润能有1000元左右。”韦振生拨开茂密的蔗叶开心地说。据测算,水肥一体化技术水的利用率可达95%,肥料用量节省30%以上,有效推动了糖料蔗稳产高产。
韦振生的糖料蔗种植版图已覆盖多个片区,除下江村的80亩核心示范基地外,还在澄泰乡、西燕镇、白圩镇等地建立了规模化种植基地,总面积达700余亩,形成了区域联动的现代化种植网络。
“我们优先聘用了村里的脱贫户、监测户作为固定工,工资按日结算,当天发放,每人每天100元。”随着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主要负责日常管道巡查和维护工作。
目前,澄泰乡糖料蔗种植面积10200多亩,糖料蔗生产成为全县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和重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以来,澄泰乡积极按照“提质、扩面、降本、增效”的糖业发展思路,建设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基地28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