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农技干部全力抗旱保生产
去冬今春,南宁市遭遇严重气象干旱,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大幅减少。隆安县、武鸣区、邕宁区等地旱情严重,粮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生产面临挑战。南宁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联动协作,党员干部冲锋一线,发挥技术所长,助力“保民生、保春耕”,通过科学调度、技术支持、设备保障等多项举措,全力守护农业生产,全力支持抗旱救灾。
一、快速响应,党员先锋队下沉一线强服务。
今年立春时节,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启动旱灾应急响应,组织来自市农技站、植保站、农科所、土肥站等粮食安全生产指导单位专家组成六支春耕生产服务队,深入隆安县、邕宁区、马山县、宾阳县等重旱区开展生产指导服务。针对旱情,市农技部门指导号召农技系统各单位组织“抗旱先锋服务队”,走进田头地头开展农业生产服务。指导寻找新水源,打井取水,拉水送水,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积极协调水利、交通等部门,应急保障村民生活用水,科学节水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南宁农业”公众号等媒体,转发天气预警、发布水稻玉米生产动态监测报告、生产技术建议等,让群众掌握旱情和生产动态。科技赋能创新抗旱手段, 技术人员推广耐旱品种、覆膜保墒、喷滴灌技术、调节播种期,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促进有限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益。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农技系统技术指导服务活动1460次。
二、 因地制宜,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保稳定。
农技部门AI技术联动,加强服务信息沟通,广大农技员根据作物生长特性指导抗旱实践。在水稻生产中,指导通过协调用水调度,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水稻春耕抛插。科学节约用水,加强抛插后田间管理,实行浅水薄水分蘖。指导及时追施分蘖肥,追补平衡,防止因旱出现同一田块,苗情不匀,长势不一。对秧苗受旱枯黄枯死的,调度水源后,指导采用直播生产适当缩减生育期,减少对晚稻按时抛插影响,力争一年两造水稻种植。
通过多媒体宣传,提醒种植户把握农时农事,对耽误季节的地区引导调整种植结构。为实现春秋双季种植,兼顾秋季粮油生产安排,指导受旱灾地块科学改种。比如,从长生育期的普通玉米改种为短生育期的糯玉米。改种短生育期的大豆品种,将春豆品种进行夏种。利用5月—7月阳光足温度高的特点,将春豆品种进行夏种,适当缩短大豆生育期。或及时改种一些耐旱、生长期短的作物,如蔬菜、杂豆类等,把生产损失减少。
当前局部旱情仍在持续,科技人员和力量在田间持续发力,科学防灾减灾成效不断显现,粮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稳步推进。农技部门在持续监测旱情动态,优化水资源调度,全力筹备落实救灾支援,确保群众用水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生产有序开展,助力全市筑牢抗旱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