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2025年早稻生产动态监测简报(第一期)
一、苗情监测情况
南宁市监测点基地(宾阳县武陵镇马王村)早稻于3月7日播种,3月27日移栽,较去年同期播种早5天移栽早1天。4月17日观测:粮发香丝株高31.2 cm、亩苗数24.42万苗、叶龄7.4叶;广粮香2号株高34.2 cm、亩苗数26.83万苗、叶龄7.9叶;馥香两优19香株高29.4 cm、亩苗数26.57万苗、叶龄8.0叶;垦香优玉珍株高34.9 cm、亩苗数29.21万苗、叶龄7.2叶;四个品种平均株高32.4 cm、亩苗数26.76万苗、叶龄7.6叶 ,较去年同期(4月18日)株高少7.7 cm、亩苗数少0.78万苗、叶龄多0.1叶。目前,所处生长时期为水稻分蘖期。
二、早稻生产受天气影响情况
今年南宁市3月天气突出特点是降雨量明显偏少。据市气象资料,3月全市平均月降雨量23.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0%;据3月31日气象干旱综合监测信息,南宁市县(市、区)特旱有6个,重旱有3个,中旱有1个,轻旱有2个。3月主要有利天气: 3月全市平均气温18.5℃,较常年同期偏高0.9℃;3月全市平均日照时数109.6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多58.0小时;据市气象资料,预计4月主要降水时段大致出现在18-20日全市大部有小到中雨;26-28日全市大部有小到中雨、局地大到暴雨。
3月是南宁市早稻生产重要时期,需要完成育秧和部分大田抛插。由于3月全市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9℃,全市平均日照时数偏多58.0小时,热量与光照条件较好,有利于培育壮秧。据动态监测秧苗素质调查,四个监测品种平均叶龄3.4叶、绿叶数3.2叶、苗高16.9cm、叶挺长4.7cm、茎基宽0.26cm、总根12.2条、白根9.6条。与去年同期比,秧龄长4天,秧苗平均叶龄多0.3叶、绿叶数多0.1叶、苗高少4.3cm、叶挺长少1.4cm、茎基宽多0.06 cm、总根数持平、白根数少1.2条。今年3月全市平均气温较去年同期低0.9℃,全市平均日照时数较去年同期偏多36.2小时,由于光照偏多,今年早稻秧苗偏矮偏粗壮,而去年气温偏高、光照偏少,去年早稻秧苗偏高偏细。
由于3月份降雨量偏少明显,影响到开展犁耙田及大田抛插,减缓早稻大田抛插进度。全市广泛动员,抗旱抢插秧,在有水源条件的地区能按时完成早稻抛插,抛插进度保持与往年持平。“望天田”等取水困难地区,无法进行抛插,减缓了全市总体抛插进度推进。据市农业生产进度统计,截至4月14日,全市已抛插175.58万亩,慢少于去年同期。3月底出现一次高低温“聚变”过程,主要情况是3月28日日最高气温为28℃,29日日最低气温为9℃,28日与29日日平均气温相差有10℃,29日-31日出现短期日平均气温在10-13℃低温天气。此次气温变化过程,使已抛插大田的禾苗造成叶色轻微变黄,对尚处于苗床炼苗的秧苗也造成叶色轻微变黄。由于低温天气仅持续三天,之后气温逐步升高,故对秧苗后期影响不大。
三、生产建议
各地要充分预判不利生产因素,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广大技术员积极参与“揭榜挂帅”行动,加强生产日常指导,落实水稻增密增穗措施,把早稻单产提升技术措施落实到田。一是重点在工厂化育秧中心、种植大户等主体中,推行优化品种搭配、稀播匀播、集中育秧、培育适龄壮秧、提高整田质量、合理密植、强化田间管理等综合措施,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确保有效穗数和总粒数明显提高,依靠足够的主穗和早期低位分蘖成穗、增加总粒数夺取高产。二是根据植保部门病虫监测,严格实行达标防治,科学安全使用高效低风险农药,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实施,全力抓好水稻中后期重大病虫防控,严防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当前早稻生产技术建议如下:
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抛插。通过调水能自然灌溉的田块,或可调配农机具抽水的田块,秧苗到龄要尽快抛插大田。由于前期干旱抛插延后,抛插时秧龄偏长的,要施足基肥。建议基肥亩施钙镁磷肥35-45公斤,尿素7-10公斤,氯化钾4-5公斤或亩施45%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移栽前5天要施好“送嫁肥”,移栽前3 天要施好“送嫁药”。
要提高整田质量,适当增加抛插密度。整田要求:同一田块高低差力求不超3 厘米,水田表面泥水融合软活,下部土团较大,暄松,通气性好,要田面平整、土壤膨软、土肥相融、无杂草残茬、无大土块。深度要求:耕层较深、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稻田,一般耕深18—22 厘米为宜。适当提高插(抛)秧密度,杂交稻抛秧密度提到1.8—2.2 万蔸/亩,常规稻提到2.0—2.5 万蔸/亩,增加高产所需的基本苗数,确保每亩有5—6 万基本苗数,为后期形成充足有效穗数打下基础。
要加强抛插后田间管理。及时追施分蘖肥:在抛插后5-7天,结合撒施大田除草剂每亩施尿素6-8公斤、氯化钾5公斤;移栽后18-20天,每亩施尿素10-12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45%三元复合肥20-25公斤。补施平衡肥:田块不平、施肥不均匀导致全田长势不均衡的田块,要适当补施一次平衡肥,每亩施尿素3-5公斤,促进全田均衡生长。科学排灌控制分蘖: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田面湿润,达到16-18 万苗时开始露晒田,做到先露晒后够苗。晒田时,全部排干沟中水,晒至田面露白根以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对于长势一般及较差的二、三类禾苗,结合追施分蘖肥,以短期浅水为主,促进有效分蘖发生,苗数合适后及时排水露晒田。
旱灾无法种稻的要科学改种。由于干旱较重,“望天田”等目前无法抛插,秧苗已枯黄或老化明显,若在4月底前稻田降雨适合犁耙田,建议选用生育期偏短的水稻品种,采用水稻直播重新播种。采用直播可缩减生育期,减少对晚稻生产安排的影响,做到早稻种植面积不减,又实现一年两造水稻种植。若在4月底前稻田雨水少无法犁耙田,可以改种生育期偏短的玉米品种,保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变。根据市气象部门预测4月下旬将有降雨,各地区要积极开展催种和改种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