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打出春耕“组合拳” 筑牢粮食丰收根基
一年之计在于春,马山县紧紧抓住春耕生产黄金期,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全力推动春耕工作有序开展,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一、技术指导与服务:点亮春耕智慧之光
(一)专家深入一线的“及时雨”。马山县专门成立了粮食生产示范点指导组,组织技术专家及时深入各乡镇生产一线,指导督促各示范点生产粮食。通过现场指导、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向农户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农户能够科学播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如古零镇安善村科技特派员牵线搭桥,邀请广西力拓米业集团的专家为村民开展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并现场手把手指导群众做好防寒育秧工作。在林圩镇大塘村开展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培训,现场讲解间苗方法、去杂提纯、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二)提供优质服务的“前哨警”。马山县各相关部门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加强气象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向农户发布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指导农户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低温阴雨、干旱等不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寒潮来临前,提醒农户做好农作物的防寒保暖工作,对已播种的田地进行覆盖保温,对果树进行包扎等,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三)开展线上技术指导的“云端甘霖”。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春耕技术指导活动。通过线上直播、视频教程等方式,为农户提供便捷的技术学习途径,有效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技能。
二、农机作业服务:奏响春耕效率之歌
(一)机械力量的“加速度”。马山县积极鼓励引导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开展跨区机耕、机播、机插作业,不仅加快了耕播进度,扩大了适播面积,提高了播种质量,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许多农机手在完成本地的春耕作业后,还会前往周边地区提供服务,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二)补贴政策的“保障力”。马山县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作用,对购买先进适用农机具的农户和合作社给予补贴支持,有效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促进了农机农艺融合,提升了机耕、机种、机插、机防、机收等全程机械化水平,为春耕春种按下了“加速键”。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合作社购置了新型农机具,如大型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三)织农机培训“知识网”。为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组织开展了多场农机操作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农机手、维修工人100人次,使他们熟练掌握农机的操作和维护技术,确保农机在春耕生产中发挥最大效能。
三、农资供应与质量保障:筑牢春耕坚实堡垒
(一)提前谋划,保障物资足额供应。马山县在农资供应方面未雨绸缪,提前开展调研和储备工作。深入了解农户需求,与农资供应商密切沟通协调,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供应充足。据统计,全县有种子经营店64家,目前早稻种销售约20.34万公斤,春玉米种销售约36万公斤;全县有农药经营店118家、肥料经营店62家,货源供应充足,目前农药销售19.8吨、各种肥料销售0.46万吨、农膜30吨,完全满足了广大农户的春耕需求。(二)严格监管,净化农资市场环境。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农业执法人员深入各乡镇,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着力抓好种子、种苗、农药、肥料的排查整治,制定详细的抽检计划,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监控单位进行严格抽检。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今年已开展执法检查25次,查处违法案件4起,确保农户用上放心农资,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三)严把质量,确保农资产品安全可靠。建立健全农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农资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追溯管理。对进入马山县的农资产品,严格实行备案登记制度,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疏通春耕生命脉络
(一)未配对的括号或引号!织密灌溉与排水的“保障网”。马山县各乡镇积极发挥作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协调项目建设、带领群众清淤通渠等方式,多措并举不断完善辖区内的农田水利设施。如乔利乡在了解到部分水渠堵塞影响灌溉后,立即汇报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确保农田水利渠道正常使用和灌溉水源充足畅通,保障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二)部门联动,凝聚“合力网”。马山县水利局等多部门加强协作,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对老化、损坏的灌溉渠道、泵站等进行维修改造,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三)创新管护,筑牢“长效网”。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高产稳产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已打造10000亩高标准、规范化的玉米制种繁育基地,实现“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的标准化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