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荷香盈夏 “颜值”变“产值” ——2025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小记
游客乘坐“小火车”赏荷。
非遗打铁花。
记者深入百朋荷苑景区采访。本报通讯员 姚玮怿 摄
“碧叶千层摇翠影,红荷万亩绽清辉。”7月19日晚,2025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在百朋荷苑景区万亩荷塘浪漫启幕,近1个月时间里,荷香、乐韵、非遗绝技次第登场,织就一幅可听、可看、可感的夏日长卷。这场盛会不仅让游客沉醉于夏日风情,也成为柳江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振兴蓬勃脉动的生动注脚,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生态与产业共兴的篇章。
据了解,2025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预计全区接待旅游人数207.98万人次,同比增长15.2%;预计实现旅游收入超20亿元,同比增长16.5%。
一场自然艺术沉浸式狂欢
夜幕降临,百朋荷苑景区化作浪漫舞台。7月19日晚,“荷风乐动·声夏时光”荷塘音乐会拉开旅游季序幕,舞台灯光与莲叶交融,晚风裹挟荷香掠过观众席。《不再犹豫》的激昂前奏点燃全场热情,原创音乐人梁海洋的《人生难得一知己》引人共鸣,摇滚乐队将荷塘变成欢乐的海洋,荧光“星海”与星光相映。音乐会现场,柳江区有关部门还为百朋镇文旅推荐官颁发证书,鼓励他们持续为百朋“发声”、为荷塘“代言”,邀四方来客共品玉藕清甜、同赏荷塘胜景。
“万亩荷塘作幕,晚风荷香伴奏,这样的音乐会太对味!”游客潘伟感叹道。这场音乐盛宴只是荷花文化旅游季“沉浸式体验”的一个缩影,荷花文化旅游季期间,景区成为多元文化聚集地,陆续推出荷花美食节、非遗打铁花、码王争霸赛等17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以荷塘生态为底色,旅游季跳出“单一赏花”模式,挥出“自然+文化”组合拳,让游客既感“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诗意,又能在音乐、美食、运动中释放活力。这种“可观、可听、可品、可玩”的体验,使景区从单纯景点升级为“一站式”夏日生活目的地,吸引八方游客循香而来,携荷风记忆而归。
深挖并传播本土文化
2025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的魅力,既在自然之美,又在文化之厚。7月26日,“荷韵壮乡·歌舞传情”演出将柳江民族风情与群众艺术推向高潮。压轴的非遗打铁花惊艳出场,匠师击打1600℃的铁水,万千星火绽放夜空,与荷塘波光交相辉映,观众的惊叹几乎压过铁水的噼啪声。千年技艺在荷香中焕发新生,也为“荷韵壮乡”再添一张烫金名片。
8月2日,柳江区百朋镇怀洪村下伦屯篮球场灯火如潮,“乡约荷海”2025年柳江区荷花文化旅游季“体彩杯”“村BA”在此火热开赛。球赛以体育为媒,把邻里情、乡土味、文旅趣串成一条沸腾的彩带,让荷塘夜色更添几分激昂。
“节目里全是柳江特色文化,看得特别过瘾。”市民韦志华十分感慨。从非遗技艺到民族歌舞,从文创新品到文旅推荐官的“线上吆喝”,其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把本土文化挖得更深、传播更好。当文化根脉与旅游体验真正同频共振,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便不只是夏日限定,更成为柳江递给世界的一张四季名片。
多维展现柳江发展活力
荷花文化旅游季的万千精彩,不仅深深镌刻在游客的记忆里,更借着媒体镜头传遍八桂。7月29日,“融媒新动力产业新活力”2025年广西县级融媒体业务技能邀请赛进入实操环节,广西30家县级及行业融媒体中心的骨干记者深入百朋荷苑景区,围绕“荷花文化+文旅融合”主题开展采访。无人机航拍“莲叶田田、荷韵流芳”的壮阔画卷,特写镜头捕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编织荷花竹篮的指尖技艺,访谈话筒前文旅推荐官讲述荷塘四季变迁……记者们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元形式,讲述柳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场景。
“柳江区4.2万亩双季莲藕,2024年产藕7.35万吨,产值超5亿元,柳江荷花文化旅游季成为柳江最亮眼的名片。”融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曼说,实地探访让她深切感受到柳江特色产业驱动农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
媒体聚焦的背后,是柳江以荷花文化旅游季为窗口展现区域活力的深层考量。这场盛会不仅是旅游嘉年华,更是“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彰显着柳江在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协同推进。
柳江区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韦纳说:“近年来,柳江依托特色农业与红色文化资源,以‘荷’为媒、以‘红’为魂,探索出农旅融合、红绿相映的全域旅游新路径。下一步,将借力‘八个万亩’一镇一品农业产业与深厚人文底蕴,推进农、文、旅、商、体多产业联动,打造旅游精品,持续提升柳江知名度与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