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酸菜“发酵”成产业 ——柳南区太阳村镇经济发展见闻
传统的腌制缸。
工人在打包酸菜。
“两辆挂车,共60吨酸菜。”2月14日,从福建省赶到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桐村的詹锋,坐在酸菜车间里,等着收货。
从事食品行业的商家詹锋与位于桐村的市添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下了3000吨的酸菜订单。此次前来,他不仅要考察产品质量,还打算亲自将酸菜运回去。
“春节前每天生产30吨酸菜,现在每天要生产50吨。”该公司总经理刘天义说,公司已成为12个品牌的代加工商,广东、云南、湖南等地的客户都在排队等着收货。
当天,酸菜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身着工作服、戴着手套,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洗菜、修菜、腌菜等工序。在发酵车间里,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发酵气味,一个个腌制缸整齐排列,里面装着正在腌制的酸菜。
“我们的腌制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腌制,所需时间比较长;另外一种是乳酸菌发酵,所需时间比较短。”刘天义说,眼下正值本地芥菜的采摘期,公司用的都是本地芥菜,如果是反季节,就得从外地采购。
刘天义是土生土长的太阳村镇人,他从小跟随父母从事农业生产,对农产品颇为了解。2017年,他返乡创业,成立了一家种养专业合作社,结合太阳村镇特色,生产酸笋、酸豆角、酸菜等腌制品,为柳州螺蛳粉厂家和原材料经销商供货。
“为提高产品品质、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我们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广西林科院、广西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研发,对产品进行技术量化,并制定标准。”刘天义说,除了腌制酸笋外,公司还根据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的消费习惯研制并推出适合当地人口味的酸菜,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随着口碑的积累,该公司的酸菜产品开始小有名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芥菜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今年,刘天义与周边42名种植户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不仅给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还给予他们技术扶持,从育苗、种植、销售等方面为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带领大家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