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江湖”热闹非凡——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交易双方要打“心理战”
你见过生牛交易吗?有人说,牛市里上演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交易大战,元宵节前一天,笔者在柳城县大埔镇洛崖牛市里见识到了。现场,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上一秒双方还在因为价格争得面红耳赤,下一秒就成交现场点钱了,每一次交易都充满智慧。
交易成功的牛被牵走。
洛崖牛市是柳州市周边市县现存交易量较大的牛市,每隔两天一圩,主要交易本地耕牛和肉牛。这个牛市很烘,10年前年成交量最高可达3.5万头。每逢圩日,县内各乡镇,周边的柳江、宜州、罗城、融安等县(区),以及区外的安徽、湖北、福建、江西、云南等地都有客商赶来交易。
农历正月十三凌晨5点,夜色还未褪去,洛崖牛市里,阵阵牛叫声、吆喝声、谈论声交织成一片,热闹非凡。此时,牛市里到处是被绳索拴着的牛,各地的客商和经纪人三五成群,打着手电筒进行交易。有人伸手拍拍牛的屁股,有人摸摸牛的颈脖、捏捏牛的脊背,左瞧瞧右看看,眼里透着专业与精明。
凌晨5点的牛市十分热闹。
人群中,一位阿叔表情很是淡定,时而点头,时而摇头。当天,他最早进入牛市,带来了两头牛崽。他把两头牛崽拴在最靠牛市大门的柱子上,吸引一拨又一拨的客商询价。不少人一次次前来问价,却又一次次嫌价格高走开,一场价格“心理战”火热进行中。
阿叔说,他是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人,1977年就开始贩牛了。在他眼中,贩牛就像一场博弈。40多年来,他奔走于柳城各乡镇收牛,然后拉到牛市转卖,有时一头牛能赚上千元,但有时运气不好只能亏本卖出。
当天,几位客商不约而同看中阿叔带来的一头纯黑色摩拉水牛崽,他们轮番砍价,可阿叔坚决不让步。最后,这头摩拉水牛崽以阿叔满意的价格7000多元出售,而另一头杂交水牛崽的售价不够理想,不到5000元。
做了20多年经纪人的牛姐是个行家。她是柳江区人,柳州周边牛市都是她的“战场”,而柳城洛崖牛市则是她的“主战场”。她说,柳城具有养殖业的资源优势,在这里交易的多为本地放养的水牛和摩拉牛,品质好,颇受外地市场青睐,所以她在这里的成交量最多,最多一次可成交三四十头牛。
牛姐还说,闯荡牛市,选牛和砍价最为关键,也是学问。因为这里的交易很多都不靠秤,买和卖全凭眼力。眼力好,一眼就能从牛的高矮、大小、肥瘦估算出价格,然后谈价、讨价、成交。如果没有经验、眼力又差,看不准,也不敢讲价,那就容易吃亏。
在这片热闹中,一名年轻买家动作灵活,在牛市里不停穿梭,不到两个小时就敲定下8头牛。他姓吴,来自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挑牛有自己的一套。他说,买肉牛要看牛屁股,买牛崽则要看牛嘴、牛脖子、牛脚和牛尾巴,嘴短的好养,脚粗的长得大个。牛尾巴带点白色证明是杂交的,这种杂交水牛壮实,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小吴说做“牛生意”是有门道的,单单懂得选牛、砍价还不行,还要讲信用。他家两代人都做“牛生意”,手头上从来不缺订单。在他做“牛生意”的十几年里,见过洛崖牛市每圩两三百头牛进场的火爆场面,交易量大得惊人。
柳城县拥有果蔬和甘蔗的种植基地,部分山地仍需要耕牛进行耕种,随着春耕生产开启,牛市交易也随之升温。据了解,近3年,牛市交易年成交量都在6000头以上,年成交额约7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