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人能“玩转”一千多亩稻田 ——柳州市扩大农业机械化生产促农增收见闻
葱郁的水稻与蓝天白云勾勒出一幅田园画卷,偌大的稻田里却少见人影。10月8日,在鹿寨县平山镇青山村,伴随“嗡嗡”的轰鸣声,只见一架农业无人机起飞,掠过稻田上方喷洒农药,不到10分钟就完成约20亩稻田植保任务。
“装药、配水,准备起飞!”水稻种植大户罗与勤对儿子罗贻杰说,趁天气晴好,尽快把这一片稻田喷洒农药、施肥,确保今年水稻丰收。
罗贻杰在操控植保无人机为稻田洒药。
今年20岁的罗贻杰将水和农药按照一定比例往无人机“肚子”里填充,随后便操作无人机驶向稻田。罗贻杰说,这是新配备的大疆T60型号农业无人机,拥有50公斤喷洒载重,可实现高强度、大载荷的全天作业,还能自动避让障碍物,精准喷洒农作物。不过,使用该设备需考取驾驶员证,平时跟着父亲学习使用各种农具,他考证一次通过。
平日,父子俩驾乘一辆微型汽车,搭载这些新农具管理1400多亩稻田。罗与勤说,他从2007年开始种植水稻,随着生产面积逐渐扩大,他家的农具从手扶式拖拉机到现代化、智能化的农用机械,不断更新迭代。目前,他家有乘坐式插秧机7台、播种机3台、犁田机5台、联合收割机2台和农用无人机2台。农忙时还操作这些农机帮助其他农户生产,大大节约人力成本。
罗与勤算了一笔账,水稻耕种管收等生产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省时省力还节约成本。如果按亩产900斤稻谷计算,预计1400多亩稻田今年将收获约126万斤稻谷,利润约150万元。
同样,10月9日,在柳城县一家种养专业合作社,农机手伍建东向记者演示新农机时说,只需在大屏幕输入地块坐标及农作物的行间距等参数,通过卫星定位,就可实现自动操作犁田机、播种机作业。以前,农民扛锄头、背农药箱在地里干活,一人每天最多管理约2亩地,如今,有了现代化农机的帮助,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这是柳州市加大农业机械化生产实践的成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记者走访田间地头发现,大型耕作机械和收获机械在连片农田中大展身手,山地、林地也有轻便灵活的柳产微耕机在作业。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柳州市通过“政府+企业+高校”联合研发模式,推出了甘蔗联合收割机、甘蔗割铺机、甘蔗剥叶机等一系列先进设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无人机管理也已成为常态,采茶、采桑等产业机械化方兴未艾。2023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48%。今年,柳州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环节的综合机械化率力争达到74.05%,其中水稻综合机械化率8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