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胭脂李种植历史与人文历史传说
武宣胭脂李种植历史悠久, 清朝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版《武宣县志》就有200多年种植的记栽历史。《武宣县志》、《武宣年鉴》和《广西名优品牌志》对武宣胭脂李种植历史都有详实的记载:
清朝·嘉庆十三年版《武宣县志》第27页记载:果属,李、芭蕉……。
民国二十三年版《武宣县志》记载:李果,有胭脂青黄三种,以红为佳,城厢最多,出口不下数万觔。
1995年版《武宣县志》第106页-107页记载:民国时期,武宣以种植李树为多,主要分布于城厢镇,……远销梧州、广州等地。……抗战以前还销往广州、香港等处,武宣栽培李树,自太平天国时,城边初见数株栽培。至光绪十余年,栽者渐多。民国以后,栽培面积陆续扩充。迄至今日,则李树之栽培已普见于武宣全县各乡镇矣。惟栽培最多之区域当首称城厢一带,尤以东门郊特多,......李树栽培最多区域以城厢一带而言,……李树每株之产量以成年树为标准,年平均每株约产70斤,歉年约20-30斤,……李果销售地带,在大江流域各埠,上至石龙、柳州,下至桂平、贵县、梧州各地,广州未沦陷前亦有大帮运至梧州再转广州、香港者。武宣栽培之李树有下列数种:胭脂李,亦称南华李者,平均果重为25克,果皮淡红色,果肉血红色,果核小,易与果肉分离,味甜质脆,水份颇少,品质居各种之上。水李......黄腊李......秤砣李......
2006年版《武宣年鉴》记载:水果生产基本情况:1999年,全县形成以李子、柿子、龙眼为主要产品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胭脂李、牛心柿畅销港、澳及区内外等地。……2003年全县有......千亩李子生产基地5个;全县水果总面积16.1万亩,其中……李子4.158万亩……。水果总产量6.512万吨,其中......李子2.23万吨……。2006年,全县水果总面积15.09万亩,其中......李子4.43万亩……。水果总投产面积10.86万亩,水果总产量8.58万吨,其中……李子3.02万吨……。品种结构调整:2000年以前,武宣县水果种植主要以龙眼、李子、柿子为主。1999年,武宣县龙眼遭受严重霜冻,损失惨重,县水果办及时调整思路,重新制定全县水果发展规划,2000-2003年陆续引进大果枇杷、巨峰葡萄、杂交柑、西贡蕉、早桃等名优水果新品种。水果生产在以柿子、李子等品种为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杂交柑……等新品种……。名特优产品简介:胭脂李。武宣县的名优水果,2003年在首届全国优质鲜食李、杏评选会上被评为优质鲜食李。武宣胭脂李畅销广东、港澳及区内等地。2003年全县胭脂李总面积4.1万亩,其中投产面积3.0万亩,2003年总产量2.2万吨,总产值4000多万元。2006年全县胭脂李总面积4.43万亩,其中投产面积3.28万亩,2006年总产量3.02万吨,总产值4832万元。
2005年版《广西名优品牌志》第343页-344页记载:胭脂李是武宣县传统名优水果,因其酸甜脆口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产品远销湖南、广东、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曾于2003年在首届全国优质鲜食李、杏评选会上被评为优质鲜食李,并于2004年经过自治区验收,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武宣胭脂李原产于武宣镇的陈家岭村和北街以及三里镇双龙村,果实呈圆形,缝线不甚明显,因其成熟时果皮附有一层蜡质白粉,与红色的果肉相影,似胭脂,故而得名。其果实平均单果重46克,肉质脆嫩,酸甜可口,果核小,核肉易分离,可食率达97.19%,果肉含有碳水化合物11.9%,蛋白质0.7%,果酸1.2%,每100克果肉的热量为56卡。可鲜食或加工,经加工制成果脯、蜜饯、果酱、果粉和糖水罐头,用途广泛。果实成熟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其时正值南方水果淡季,实属独花一季,很受消费者喜爱。武宣县盛产胭脂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年产鲜果1.6万吨,具有极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
武宣胭脂李不仅种植历史悠久,也富有传说色彩。相传太平天国年间,据考证,1851年3月23日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在武宣县东乡镇莫村登极称天王,在洪秀全登极称天王的封拜会上,用的贡品就是武宣胭脂李果脯, 寓意大吉大利(李)。现在莫村尚存王宫遗址、点将台遗址、炮台遗址等,莫村登极是太平天国革命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因为是在这里确立了洪秀全至高无上的权威,之后还是在这里由洪秀全封主军,从此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如虎添翼,势如破竹,直捣封建满清王朝,成为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而震惊中外。自古以来,武宣胭脂李承载着民间祝福大吉大利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