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2020年农作物病虫情报第九期
注意做好早稻水稻病毒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水稻病毒病属暴发性病害,是由飞虱、叶蝉等害虫传播病毒引起,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近年来早、晚稻有不同程度发生,对水稻产量造成一定损失。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对该病防控要引起高度重视,希望各农户严格按病毒病防治技术措施做好预防和防控工作,减少损失;目前早稻插植已基本结束,望各农户把病毒病防控列入田间管理日程,抓好预防、防控工作。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水稻病毒病一旦发生将给作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尤其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在我国、我区发生和流行的新种,其发生特点:一是严重危害水稻,该病主要危害水稻,还可危害玉米;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染发病后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分别损失50%和30%。二是发展速度快。三是病毒由昆虫传播,白背飞虱是主要传毒媒介之一,该虫具有跨区域迁飞性、发生区域大,虫病交织防控困难。
目前,我县早稻处于移栽至本田前期,是防治水稻病毒病最关键的时期,秧苗回青后要及时施药防治传媒昆虫白背飞虱,各乡镇农技推广站务必提高认识,引起高度重视,把早稻前期病毒病预防、控制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全力组织打好本田前期以预防病毒病为主的防控战役,切实降低传毒昆虫的发生数量和传毒风险,预防或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危害。
二、加强指导,科学防控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采取“杀灭传毒害虫、切断毒源,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和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宣传及防治技术指导,确保防治质量。不要因防治失时、漏治或用药不当而造成重大损失。
病毒病防治工作的核心是预防为主,本田前期的主要工作是秧苗移栽到大田后7-10天用药防治1次,5-10天后再用药1次,至分蘖够苗止,防治药剂轮换选择烯啶虫胺、吡虫啉、噻嗪酮、吡蚜酮等。推行统防统治,确保对飞虱、叶蝉的有效控制。如有发病田块,在发病初期用抗病毒制剂宁南霉素、超敏蛋白等加入叶面肥和杀虫剂混合喷施。
三、强化宣传培训,普及防控技术
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水稻病毒病防控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可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田间培训、发放明白纸、利用新闻媒体、农村数字电影院放映前宣传、村委科教显示屏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防治技术的到位率,加强综防技术示范展示,推动面上防治工作。
四、病株识别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叶背及茎秆出现条状乳白色或蜡白色,后变深褐色的小凸起,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倒生气须根、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苗期发病心叶生长慢,植株矮小,常提早枯死。分蘖期发病抽出的病穗短小,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穗颈短缩,结实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