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种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武宣县冬种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选地、规划田块、平整土地。冬种马铃薯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集中连片、结构疏松微酸性的沙壤土、前作是水稻田、请工方便、无霜冻季节的种植区域,这是夺取高产优质马铃薯的基础。
二、生产资料的筹备与存放。在播种前15-30天要做好生产资料的筹备,每亩用量:种薯400斤,黑色薄膜10斤,腐熟农家肥1000斤,马铃薯专用肥250斤(45%的硫酸钾复合肥)、硅钙镁磷肥50斤。种薯存放的要求:1、地方宽敞的可将薯块从袋里倒出来,均匀摊开;2、地方受限制的可一包一包竖起来;3、地方太小的就三袋垒放起来,然后留通风道。
三、种薯处理。(一)切种原则:要求每个切块有1个芽眼,每个切块在25克左右,尽量减少切口面积。(二)种子消毒。种薯在没有完全渡过休眠期时,直接播种会导致出苗不齐的现象,针对未萌芽切块,首先将4mg(2平耳匙)固体粉粒赤霉素(先溶于10ml的酒精中),80克多菌灵兑水100斤水中,然后将薯块浸泡5-6秒钟后捞起,最后在阴凉、无日晒、通风的地方用最快的速度凉干。注意:切后的薯块需在24小时内播种,防止薯块变黑、变软、出水等变质现象出现,否则会影响出苗。
四、整地起畦。晚稻收割前15天不能放水,晚稻收割后,要求一犁两耙,整地要深耕细耙,保证松土层达20cm,要求畦面、沟底平直,土块细碎。
五、施基肥、播种。冬种马铃薯应选择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立冬前后)割完晚稻后种植最为理想。如过早播种,温度高易烂种;过迟播种,生长后期会遇阴雨等不良天气。
(一)施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斤、马铃薯专用肥200斤(或45%的硫酸钾复合肥)、硅钙镁磷肥50斤。亩种植4500株/亩为宜。
(二)起畦播种:按照1.2米开排水沟,沟深20厘米、宽40厘米;畦面宽约80厘米,每畦种2行,行距40厘米,株距20~25厘米。先撒基肥(最好盖一层泥)后播种,播种时芽眼朝上,注意种子不能太靠近肥料,避免直接接触肥料,随后覆土厚约8~10厘米(最好成龟背状),确保种薯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扎根出苗。
(三)盖薄膜:在垄面上覆盖一层马铃薯专用黑色薄膜,然后用沟中的细土覆盖薄膜,防止漏光造成青薯,并且要保证排水沟畅通。
六、灌水促苗。有条件的种后5、12、18天分别灌一次水,具体还要视土壤湿度、温度来定灌水时间与灌水量,最好是薯块已长芽长根后才灌水,比较不易烂种,以沟灌方式灌水润土,保证畦上的泥土充分湿透,水位约占垄高的1/3左右,让水分慢慢渗透上去,直至土壤湿润即可,有积水要排干。
七、施肥。种后22天,当马铃薯已齐苗时,土壤较干燥时,要沟施一次肥,有利于促进马铃薯茎叶根的生长。追肥方法:在沟中先撒马铃薯专用肥50斤(或45%的硫酸钾复合肥),然后灌水入沟至水位占畦高的1/3左右。或者先灌水,占畦高的1/3左右,然后亩用马铃薯专用肥50斤(45%的硫酸钾复合肥)撒施于沟中的水里,1小时后人脚再走一次,让肥料充分溶解在水中。
八、除草。除草方法:一是种植后5天内喷芽前除草剂,只喷沟和沟两边;二是当杂草已经全部长出土面时,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用20%的百草枯150倍液进行定向喷雾(即100毫升药剂兑水30斤喷雾),不能喷到马铃薯叶片,否则导致药害。
九、防地老虎咬苗。出苗70%左右时,就会有地老虎咬断植株茎部的现象出现。防治方法:选择晴天下午,用10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兑水喷雾(即40毫升药剂兑30斤水)每亩喷60斤药液
十、控苗促膨大。种后50天时,当马铃薯茎叶接近封行时,用丙环唑1克兑水30斤喷雾,可有效的控制茎叶生长,促进薯块膨大。
十一、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病虫害主要以防为主,治为辅的指导方针,虫害有:地老虎、斑潜蝇、蛴螬、蚜虫等;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黑胫病、卷叶病、茎枯病等。
十二、水分管理。整个生长期,每隔7-10天灌一次,一般灌水10次左右。灌水方法:采用沟灌的方式润土,沟中灌水至沟深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保留数小时,待水渗透土壤湿润后即可,有多余的水及时排干,具体灌水量、次数和时间还要根据土壤湿度、天气、土质、生长期等因素来定。
十三、防霜冻。在冬至前后,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情况,在霜冻来临前做好防霜冻准备工作。防霜冻方法:①薄膜覆盖或稻草覆盖:②熏烟。用旧轮胎或干湿稻草、柴点燃,制造烟雾,形成保温层;③灌水。在发生霜冻前提前一天把水灌入沟中,保持沟中水位1/3畦高。④发生霜冻当天凌晨6点前喷水清洗马铃薯株、叶上的霜,喷淋湿透。
十四、适时收获。当生长期已达到100天以上时,茎叶已变黄,就可选择晴天收获,并按商品薯标准分级包装。步骤依次为拔苗、掀膜、挖薯、分选、包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