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部分田块稻飞虱虫口密度超标! 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一、稻飞虱发生情况
当前,武宣县晚稻生产已进入抽穗灌浆阶段,部分进入蜡熟期,是确保今年下半年水稻收成的关键时期。据武宣县植物保护站调查发现,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受台风影响稻飞虱成虫(褐飞虱为主)频繁回迁该区与本地虫源混合为害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该县发现迁飞稻飞虱在通挽镇发生较严重,禄新镇、三里镇发生中等,其他乡镇发生相对较轻。
由于第六代稻飞虱防治不彻底,田间仍残留较高虫口密度,据调查发现,虫口密度高的1500头/百丛,低的0头/百丛,加权平均520头/百丛,此外,今年秋季持续高温天气,加重了第七代稻飞虱繁殖危害,加上稻飞虱成虫频繁回迁,造成一些田块的虫口密度急剧上升,个别田块呈暴发性为害。目前预计第七代稻飞虱将达中等偏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主要发生在早、迟熟品种的田块。希望广大农户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田间检查,当虫口密度达500头/百丛时应及时施药防治,避免“落窝”“穿顶”现象发生。
二、防控工作意见
防治意见:稻飞虱发生平均百丛虫量达500头的田块,及时施药防治。防治药剂可选择: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三氟苯嘧啶配上敌敌畏等按说明用量兑水50-60公斤,分厢进行喷雾。施药前,有条件的进行灌水,让田中保持有3cm水层,增加防治效果。对不能灌水的田块或已进入蜡熟期田块,用敌敌畏乳油加少量水,均匀喷淋在适量的细沙土(每亩细沙土30-40斤)上,拌匀制成“毒土”后撒施。
注意:①喷射药液尽量射到稻株中下部,毒土撒施要均匀。②注意施药安全和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③施药后要注意检查防治效果,若虫口密度仍较大时,应再施药防治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