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晚稻前期主要病虫害发生实况及中后期发生趋势
目前武宣县晚稻病虫总体上为偏轻发生,晚稻中后期易受台风天气影响,田间湿度大,结合当前病虫残留情况、农情、苗情及气象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病虫害发生为害会加重,各地要做好防治工作。
一、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实况及中后期发生趋势
1、稻飞虱 ,据该县各监测点测报灯显示,8月28日-9月3日,各监测点的灯下虫量10~20头。田间调查显示当前第六代稻飞虱轻发生,成若虫最高密度1200头/百丛,一般为350~500头/百丛,卵量极少。发生程度为1(2)级(偏轻局部中等偏轻),严格实行达标防治,当田间成、若虫虫量达1000头/百丛时应及时施药防治。
2、稻纵卷叶螟, 据该县各监测点测报灯显示,8月28日-9月3日,各监测点的灯下虫量2~5头,迁入高峰期不明显。田间调查显示当前第六代稻纵卷叶螟轻发生,田间成虫虫口密度50头/亩,卵量极少,幼虫虫口密度最高达68头/百丛,一般在3~12头/百丛,为轻发生,当田间幼虫达50头/百丛时应及时施药防治。
3、水稻钻蛀类螟虫, 近期该县各监测点测报灯显示,8月28日-9月3日,各监测点的灯下虫量3~6头,二化螟居多,三化螟未诱到。通过近期调查,该县二塘镇、黄茆镇局部田块仍有二化螟为害,为害率最高达8~10%,一般为0~5%。预计第六代二化螟发生程度为2(3)中等偏轻局部中等,面积2~3万亩。
4、稻瘟病、纹枯病 ,据近期调查,该县通挽、东乡、二塘等乡镇发现已有水稻叶瘟,预计晚稻前期叶瘟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同时,区已有发现纹枯病发生。稻瘟病主要发生在老病区抗病力不强的品种上,各农户应注意田间检查,预防为主,发现病害及时施药防治。
5、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橙叶病, 南方黑条矮缩病传毒媒介是白背飞虱,橙叶病则是电光叶蝉。这两种病害发生表现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在11~29天后逐渐表现症状,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导致产量损失10~30%,甚至失收。前期防治稻飞虱、稻叶蝉,可减少这两种病害发生的风险,近期调查已发现该两种病害有零星发生,该县二塘镇、黄茆镇个别田块橙叶病为害率近1%,一般为0~0.5%。
6、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 近期调查该县稻区均有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零星发生,受台风的影响,这两个病害将会加重发生。个别田块存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混合发生情况,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主。叶片上的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暗绿色至黄褐色半透明。湿度大时病斑上出现许多细小的露珠状深蜜黄色菌脓,干燥后不易脱落。病斑可以在叶面上的任何部位发生。发病田块发病率平均达30%,部分发病严重的植株直接枯死。
二、防控工作意见
1、加强田间管理,对插后已回青的田块避免深水灌溉,足苗后的田块及时露、晒田、实行湿润灌溉,提高植株抗逆能力,减轻病虫滋生为害。
2、加强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检查防治工作,对稻飞虱虫量达1000头/百丛以上,稻纵卷叶螟幼虫量在50头/百丛以上的田块即应施药防控。同时,检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的发生情况,提前做好施药预防工作。
3、防治稻飞虱建议选用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等对口药剂防治。防治稻纵卷叶螟、水稻钻蛀类螟虫建议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氰氯虫胺、阿维菌素、杀虫双等对口药剂防治。防治用药请参照说明书使用。
4、在稻瘟病发病初期可选用三环唑、井·唑·多菌灵、稻瘟灵、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对口药剂按说明书用量兑水喷雾。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用农用链霉素、或噻菌铜、叶青双、噻枯唑、新植霉素等药剂按说明用量使用,间隔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防治(可加入适量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同喷促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