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县2025年病虫情报第20期:切实抓好秋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是我县玉米主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个乡镇,它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嫩茎、幼穗、花蕾等,4龄后进入暴食期,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如防控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需加强田间调查监测,积极指导农户做好当前秋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一、发生实况
我站近日对桐木、头排、三江等乡镇秋玉米种植区进行调查,田间玉米平均受害株率为9%,最高的达46%,平均幼虫量为8头/百株,最高为40头/百株。预计秋玉米草地贪夜蛾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1.4万亩。当前田间虫态复杂,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一定要树立“治小”“治早”观念,及时发动群众实施带药侦查、点杀点治,有效压低种群基数,控制其蔓延危害。
二、防控意见
各乡镇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秋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调查和监测,掌握该虫发生发展动态,及时指导农户开展防控工作。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开展专业化大面积连片统防统治,防止局部重发田块害虫向外扩散转移危害。
防控策略:采取生态调控、理化诱控与适时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全面做好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监测预警,加强大田普查。利用理化诱杀控制成虫种群数量,抓住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期,注重区域联防和统防统治,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应急防治,科学、有效、及时、有序地控制其危害。
(一)物理防治
在成虫发生期,使用杀虫灯、性诱剂、食诱剂等诱杀成虫,能有效减少成虫在玉米上产卵,降低为害。
(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宜在玉米播种后三叶期开始,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在低龄幼虫期及时施药防治。由于该虫主要在玉米心叶及周边嫩叶为害,因此防治方法应以点喷为主,直接对准玉米心叶位置精准喷施农药,避免喷施位置不对影响防治效果,同时力求在低龄幼虫期喷药防治,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 防治药剂单剂可选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复配制剂可选用12%甲维•虫螨腈、16%甲维•茚虫威、4%或8%甲维•虱螨脲、甲维•氟铃脲、除虫脲•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高效氯氟氰菊酯;还可用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多杀菌素、球孢白僵菌、印楝素等生物制剂。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根据农药使用说明书推荐的浓度和剂量进行适量喷洒,避免频繁用药,以延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
(三)摘除幼虫
对于发生面积较轻的田块,可以采取人工拆除的办法降低
田间虫口密度,也是对已防治田块进行查漏扫残的主要手段。
三、注意事项
1.有桑树混栽的区域,注意农药漂移,防止污染,避免家蚕中毒。
2.有桑树种植的区域,不建议使用白僵菌、绿僵菌等制剂。
3.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施药,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由于玉米属高秆密植作物,通风透气性差。严禁在晴天中午施药,以免造成农药中毒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