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象州县玉米生态区域动态监测简报 2025年(第四期)
加强秋玉米苗期田间管理、及时防控病虫害草鼠害
一、苗情情况
据来宾市象州玉米苗情动态监测点苗情调查,监测点秋玉米4个品种(青青700、迪卡011、鹏玉161、正大808)于8月11日全部播种完成,较去年晚3天,8月18日全部出苗,平均出苗率为92.1%。根据8月28日调查数据,青青700株高27.65厘米,茎粗0.75厘米,叶龄为4.55叶;迪卡011株高17.57厘米,茎粗0.56厘米,叶龄为4.34叶;鹏玉161株高21.48厘米,茎粗0.48厘米,叶龄为4.35叶;正大808株高19.73厘米,茎粗0.65厘米,叶龄4.32叶。
因7月下旬监测点连续降雨,地块湿黏翻耕困难,今年秋玉米播种推迟,8月中旬后降雨多,满足秋玉米在出苗及苗期时需水条件,田间已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整体玉米长势较好,现处于4-5叶期。
二、气象情况
据来宾市气象局信息,我市7月平均气温28.2℃,较常年偏高0.5℃;降水量225.7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国家站雨量较常年持平;平均日照时数184.1小时,较常年同期持平,总体影响不大。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雨量偏多,部分地块秋玉米翻耕播种时间推迟。8月降雨多,有利于玉米生长,但部分地块易出现涝害。
根据气象预报,预计未来一周(8月30~9月5日),我市以多云阵雨天气为主。具体预报如下:8月30-31日,多云,9月1~2日,阵雨转多云;4日,小雨转多云;5日,晴转多云。
三、生产建议
当前我市秋玉米大部分处于苗期,早播部分处于拔节期,根据当前气候条件和玉米生长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及时补苗、间苗、定苗
播后要及时查苗,因干旱或土壤含水量过高等原因导致缺苗严重的,要及时移苗补种。缺苗较少的可移苗补栽,即在幼苗2-3叶时用预育壮苗,于下午带土移栽。没有预育苗的,应选有一定间隔距离的多株苗移栽,移栽时小心带土起苗,避免伤及留在原位的幼苗。移栽补种宜浅,栽后及时淋水,以利发根、成活。如缺苗较多,可浸种催芽补种。补种和移栽的苗应偏水偏肥,促进其加快生长赶上原来正常播种的幼苗,达到苗齐、苗壮。当秋玉米幼苗长至3张叶时间苗,每穴留2苗。当大部分幼苗达到4-5 叶时定苗。间苗、定苗应拔除杂苗、弱苗、病苗、虫苗,保留生长一致的壮苗。
(二)观察苗情,适时追肥培土
前期基肥不足,幼苗叶色不够浓绿的,定苗后每亩施腐熟粪水 30-40担,或尿素4-5公斤攻苗,施肥后培土盖肥;当秋玉米大部分幼苗达到7-8张展开叶时,叶色正常的每亩施用 15-15-15 三元复合肥15 公斤+尿素 10公斤作攻秆肥,施肥后培土除草。叶色浓绿的可适量少施,叶色偏淡的要加大施肥量;在秋玉米大喇叭口期(11-12张展开叶时)重施攻苞肥,叶色正常的每亩施15-15-15 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氯化钾 7.5-10 公斤,施肥后大培土。色偏淡的每亩施15-15-15三元复合肥 30-40 公斤、氯化钾 10-15 公斤。
(三)做好防旱防涝抗倒伏工作
9月预计降水量偏多,可能有1~2个台风影响,要提前疏通畦沟、田(地)中十字沟和田(地)边四周排水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遇强风强降雨造成倒伏的,要及时扶正植株,并在根部培土;拔节后倒伏,在雨后及时扶苗培土,让玉米恢复直立;玉米苗期遇到干旱天气时,及时浇水抗旱保苗。
(四)加强草地贪夜蛾防治
根据来宾市病虫情报信息,我市玉米草地贪夜蛾总体偏轻局部偏重发生,监测点玉米已发现3-4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建议加强田间虫害监测力度,在低龄幼虫期,选择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核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喷施;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灯诱、性诱和食诱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防治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提高防控效果于清晨或黄昏施药,施药时要喷入心叶部位,抓住低龄幼虫最佳防控时期,对连片发生区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加强虫卵兼治,注重轮换用药、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