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2025年病虫情报第二十一期--注意抓好晚稻前期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
目前,我县晚稻移栽已基本完成,部分早插田块禾苗已进入分蘖期。根据我站近期田间调查,预计晚稻本田前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叶水蝇、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赤枯病、福寿螺、稻田杂草等,总体发生程度为1(2)级(轻局部中等偏轻)。请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结合当地情况,积极开展以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主的晚稻前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确保晚稻增产丰收。
1.二化螟:根据本站近期田间调查,早插田块二化螟为害枯心率最高0.7%,加权平均0;预计晚稻前期水稻二化螟虫为1(2)级(轻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各农户要注意田间检查,发现为害及时施药防治。
2.三化螟:根据本站近期田间调查,早插田块三化螟为害枯心率最高3.2%,加权平均0;预计晚稻前期水稻三化螟虫为2级(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各农户要注意田间检查,发现为害及时施药防治。
3.稻飞虱:根据本站近期田间调查,早插田稻飞虱成若虫虫口密度最高210头/百丛,加权平均15头/百丛。预计第五代稻飞虱2级(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2.5万亩,主要发生在早插田块,低龄若虫盛期(防治适期)8月12~22日,分蘖期成若虫虫口密度达1000头/百丛以上应及时施药防治。白背飞虱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媒介,防治白背飞虱是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最有效措施。
4.稻纵卷叶螟:据本站近期田间调查,早插田稻纵卷叶螟田间幼虫量最高5头/百丛,加权平均0。预计第五代稻纵卷叶螟1(2)级(轻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0.8万亩。低龄幼虫盛发期(防治适期)8月13—22日,分蘖期幼虫量达50头/百丛以上应及时施药防治。
5.福寿螺:以沟边、水渠边的稻田分布多。据田间调查,田间螺密度最高30只/平方米,一般为0-3只/平方米。预计福寿螺1(2)级(轻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0.3万亩。分蘖期禾苗幼嫩,最易被福寿螺取食为害,各农户应注意田间检查,发现为害应及时施药防治。
6.稻叶水蝇:局部发生,田间调查,被害株率高12%,加权平均0.08%。该虫在低洼水田发生重,多发生于分蘖期。预计该虫为1(2)级(轻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0.6万亩,被害株率达到5%时应及时防治。
7.稻瘟病: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秧苗期已开始发病,移栽大田后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发生为害,田间调查病叶率最高0.02%,加权平均0。预计晚稻前期叶瘟病1(2)级(轻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0.05万亩,为害的对象田主要是历史病区及一些感病品种,防治适期8月中下旬,各农户应注意田间检查,发现病害及时施药防治。
8.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今年早稻该病轻发生,残留菌源基数少,预计今年晚稻该病1(2)级(轻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0.1万亩。防治适期:晚稻分蘖期,建议防治两次,秧苗移栽大田7-10天防治一次,隔10天再防治一次。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新发生的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主要由白背飞虱带毒传播,水稻苗期和分蘖期之前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基本绝收;拔节和孕穗期染病,一般发病田块损失率在10%~30%。白背飞虱一旦获毒可终身带毒,若虫、成虫均能传毒,且传毒效率非常高。农民对该病认识不足,在防控上缺乏技术经验。因此,希望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宣传培训,深入村屯田间做好防控技术指导,切实保障我县水稻生产安全。
9.稻赤枯病:预计晚稻赤枯病1(2)级(轻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0.8万亩,主要发生在冷水田、烂泥田及缺磷、钾、锌比较严重的田块,受害禾苗坐蔸发黄,生长不良,各农户要注意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促进禾苗正常生长。
10.稻田草害:稻田杂草与农作物争光、争肥,传播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各农户应在晚稻插(抛)秧后5~7天进行施药防治。
田间调查中还发现,局部晚稻田块橙叶病偶有发生,请加强防治。
防治意见
白背飞虱是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媒介虫。因此,防治好稻飞虱,特别是白背飞虱是避免晚稻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危害的重要工作。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杀灭传毒害虫、切断毒源、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通过治虫达到防病目的”的防治策略,当前要重点抓好晚稻本田前期稻飞虱的防控工作,压低传毒虫源基数,降低传毒风险。
一、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科学施用氮、磷、钾肥,重施基肥,早施追肥,不要偏施迟施氮肥,浅水勤灌,实行科学的水肥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减轻受害。
二、物理防治: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能有效控制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的种群数量。
三、化学防治
1.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早插回青田块,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阿维·毒死蜱、阿维·三唑磷、甲氧虫酰肼、马拉·杀螟松、阿维菌素加杀虫双(或杀虫单)、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印楝素等农药按说明用量亩兑水50—60公斤喷雾。目前,由于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发生,同时为害,在防治三化螟时可兼治二化螟。
2.防治稻飞虱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早稻移栽到大田后7-10天用药防治1次,10天后再用药1次,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醚菊酯、烯啶虫胺、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呋虫胺等药剂,坚持速效好和持效性好的药剂配合使用,最大限度压低本田初期白背飞虱基数,降低传毒几率,减轻发病程度。
3.防治稻纵卷叶螟:分蘖期幼虫量达每百丛50头以上时应及时施药防治,可选用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四氯虫酰胺、阿维•毒死蜱、唑磷•毒死蜱、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等农药按常规用量在幼虫3龄以前进行防治。
4.防治福寿螺: 亩用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6%四聚乙醛颗粒剂500~600克拌肥料或细土撒施,施药时田里应保持浅水层。螺体密度大的地方可进行人工捡螺,然后集中深埋或打碎处理。
5.防治稻叶水蝇:可选用灭蝇胺、5%阿维菌素、呋虫胺、50%稻丰散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
6.防治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井·唑·多菌灵、多抗霉素、申嗪霉素、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农药按常规用量兑水喷雾。
7.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橙叶病:可用宁南霉素或毒氟磷加磷酸二氢钾加芸苔素和防治稻飞虱的药剂混合喷施。
8.防治稻赤枯病:加强田间管理,避免长期深灌积水,增施磷、钾肥,同时可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2~3次,每次相隔5~7天,促进禾苗正常生长。
9.稻田除草:晚稻插秧后5—7天选用丙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苯噻酰草胺、双唑草腈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插秧后15—20天,选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噁唑酰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吡嘧磺隆、2甲4氯钠、氯氟吡啶酯、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鸭舌草、耳叶水苋、异型莎草等阔叶杂草及莎草。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施用,避免产生药害,施药后应保持浅水层7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