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亩产552公斤!兴宾区早稻测产交出“丰收答卷”
盛夏时节,稻浪翻金。兴宾区双季稻进入早稻抢收、晚稻抢插的关键时期。在推进夏收夏种的同时,兴宾区农业部门同步开展精准测产工作,用科学数据检验生产成效,为粮食安全筑牢坚实基础。
8月1日,在良塘镇北合村长岭村800亩“旱改水”片区,黄澄澄的田间地头,稻穗低垂,谷粒饱满,收割机轰鸣作业,金黄的稻浪卷入收割机仓,收割、脱粒一气呵成,粒粒稻谷尽收“囊”中。
“我们基地早稻种植面积一共是1.2万亩,种植品种是优质高产水稻华盛优,平均亩产(干谷)在515公斤左右,收购价在3.36元每公斤。”广西雅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巫建友告诉记者,1.2万亩水稻都是流转当地“旱改水”的土地进行种植。现在正值“双抢”大忙时节,基地正全力推进早稻收割和晚稻种植无缝衔接,目前收割了2600多亩早稻,种植了大概2000亩晚稻。
当天,兴宾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专家对该片区进行了水稻测产。测产组选取了3个田块,严格按照验收方法步骤,通过机械收割、脱粒、称重、水分测量、装袋保管等流程,结合实测收割面积进行实际测产。
“经过实割实测,这片‘旱改水’的早稻,最高亩产量(干谷)达552公斤,平均亩产量达515公斤。”兴宾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郑桂兰告诉记者,6月25日开始,兴宾区农业农村局就组织农技人员陆续对粮油规模单产提升主体进行测产,涉及15个乡镇58个水稻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单位,落实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水稻增密增穗、优良品种、规范播种程序、工厂化育秧、培育壮秧、机械化移栽、侧深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一喷多促”、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据介绍,这些测产主体单位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
据了解,通过早稻实割实测,可科学推算兴宾区2025年早稻亩产量和总产量情况。2025年兴宾区早稻种植面积约33.5万亩,预计总产量约15万吨。
为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近年来,兴宾区多措并举实施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主推水稻增密增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水气平衡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辐射带动全区水稻大面积均衡稳产增产。此次测产,不仅是对该区域早稻丰产成果的科学认定,其详实数据更为全区粮食产量评估、后续收储调控及市场稳供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筑牢了本地粮食安全防线。